中经联播3月7日北京讯( 顾国红 王研 杨惠)2025年开年,我国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呈现罕见分化格局:一边是民营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另一边则是区域性农商行、村镇银行逆势上调利率以争夺储户。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小银行在净息差压力、市场竞争与政策导向间的复杂博弈。
民营银行“降息潮”持续:五年期利率普遍跌破3%

自2月以来,多家民营银行密集加入降息行列,长期存款利率成为调整重点。例如:
重庆富民银行自3月5日起,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2.6%和2.5%,较年初累计下调30个基点,创下该行自2024年以来的第五次降息。
北京中关村银行两年期存款利率由2.4%降至2.2%,**无锡锡商银行**三年期利率则从2.85%降至2.6%,降幅达15个基点。
据不完全统计,2月至今,19家民营银行中至少8家下调利率,部分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已告别“3字头”,与国有大行的利率差收窄至20个基点以内。
降息动因:业内分析认为,民营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是主因。数据显示,2024年民营银行净息差从一季度的4.32%降至四季度的4.11%,全年净利润总额仅188亿元,平均每家不足10亿元。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降息是“压降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的必要手段,符合金融管理部门引导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方向。
农商行逆势加息:区域性银行的“揽储保卫战”

与民营银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农商行、村镇银行通过上调利率吸引储户:
山西五台农商行将三年期存款利率由2.0%上调至2.15%,**河南义马农商行**一年期利率从1.4%升至1.75%,并设置起存门槛以控制成本。
山西寿阳汇都村镇银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均达2.15%,部分产品采取“限额发放”策略,额满即止。
加息逻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解释,区域性银行需通过差异化策略调整负债结构,尤其在春节前后“开门红”期间,加息有助于稳定存款规模。但专家强调,此举并非“高息揽储”,而是平衡负债成本与市场竞争的短期策略。
未来趋势:利率趋同与多元化配置建议
尽管当前利率分化显著,但业内人士普遍预测,中长期看,市场竞争将推动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向合理区间靠拢。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贷款利率下行压力将持续挤压银行资产端收益,存款利率或进一步调降,但2025年降幅或小于2024年。
投资者应对:专家建议储户根据风险偏好多元化配置资产。例如,追求稳健收益者可选择国债、货币基金;风险承受能力强者可适度增配股票或黄金。
监管动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2%,逼近警戒线。监管部门或强化窗口指导,要求中小银行优化负债结构,避免盲目扩张。
结语:中小银行的利率分化既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体现,也凸显了行业转型的阵痛。如何在服务实体经济与维持自身稳健经营间找到平衡,将成为2025年银行业的核心命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