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 2025年8月,一场跨越泉州与北京的法治文化盛事拉开帷幕——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与华侨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王汉斌-彭珮云向华侨大学法学院捐书活动",设立《王汉斌-彭珮云文库》,以法治泰斗毕生心血滋养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

8月26日,泉州华侨大学法学院迎来特殊时刻。王汉斌彭珮云亲朋、法学院师生八十余人齐聚一堂,通过《梅花香自苦寒来》专题视频回溯两位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华侨大学副校长王秀勇、中国法学会研究部一级调研员陈博、消法研究会会长河山先后致辞,王汉斌彭珮云大儿媳冯玲、女儿王薇深情追忆家风传承。王汉斌孙辈王思业郑重捐赠《剑胆琴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文集》等经典著作,彭珮云系列著作《平等发展和平》《十年探索与体会》等同步入藏;华侨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超向李染颁发捐赠证书,标志着华侨大学图书馆法律分馆正式设立文库。
三日后,北京华滨国际大酒店经易厅再掀高潮。乔晓阳、河山等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与王汉斌彭珮云亲属齐聚,通过线上线下的立体联动,完成第二批珍贵文书资料捐赠。河山捐赠英文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及《检察日报》珍藏版,李伟民献上"网络315晚会"亲笔题词,项雄、钱元强分别捐赠王汉斌与项淳一、钱端升的历史合影,黄开堂献出《中华英才杂志》典藏本。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曹三明总结时强调,此次捐赠构建起从法律典籍到历史影像的立体传承体系。

9月1日,北京.香饵胡同,杨景宇、宋大涵等老部下探访王汉斌,这位亲历231部法律立改的"法工委第三任掌门人"精神矍铄,谈及捐书动因时,王汉斌深情道:"泉州的华侨大学是华侨的大学。"当河山汇报文库建设进展时,老人欣然点赞,客堂沈鹏书法"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更显人生写照。面对《梅花香自苦寒来》古梅绽放的摄影作品,这位百岁老人罕见展露灿烂笑容,与众人合影时坚持逐一握手道别,尽显法治先驱的赤子情怀。
此次双城联动捐书活动,不仅实现王汉斌彭珮云著作的系统性入藏,更通过设立文库构建起动态传承机制。从泉州到北京,从著作典籍到历史影像,从法治实践到精神传承,这场跨越时空的接力,既是对新中国法治建设基石的致敬,更为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注入不竭精神动力,续写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法治传奇新篇章。(李智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