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庄秋风 陈金新) 千里青黛微风漾,点点清池耀星河。福建仙游青黛印染是一种使用天然植物靛蓝染色的古老民间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成为仙游当地独特的文化符号。莆田仙游县书峰乡自宋代以来便形成了独特的青黛种植-印染产业体系,并产有全国质量最为上乘的植物靛蓝——建青黛。随着时代变迁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仙游传统蓝染技艺面临着巨大挑战,劳动人口向城市迁移,传统蓝靛印染染技艺面临传承断层的危险,书峰当地的青黛种植业、青黛印染手工业也随之陷入发展困境。

村校合力,推波助“蓝”;赓续前缘,反哺家乡。为保护传承福建仙游青黛印染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赓续福建地域性优秀文化基因、助力传统文化振兴赋能家乡产业发展,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沉‘靛’千年,青黛见福”青黛印染工艺文化唤醒计划实践队于2024年1月24日前往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书峰乡四黄村,开展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书峰非遗蓝染工艺文化开展一系列活动,唐刚副教授带领由莆田仙游籍学生组成的“返家乡”实践团队回到仙游县书峰乡,鼓励本地在校大学生运用专业学科知识反哺家乡振兴,为乡村发展闯出一条年轻化、有情怀的特色化道路。
本次活动通过四个阶段的深入实践,收获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成果,为“高校-政府-乡村”三方构架反哺家乡农产建设,新模式开拓了独具特色的先行道路,并获得了乡政府、官方媒体、非遗工艺传承者及当地村民的多方好评,同时也借助当地大学生应援家乡发展的形式,为年轻人关注家乡现状回归乡村建设提供了模式示范。


自2023年5月初,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唐刚为代表的指导教师队伍便开展了“沉‘靛’千年,青黛见福——唤醒计划”实践项目的材料筹备与信息搜集工作,在大量实地调研材料与历史遗存文本的信息支持下,最终确立了以书峰乡四黄村传统青黛印染非遗工艺文化为核心的研究方向,制定了寒假实践活动策划方案,并完成了实践团队的相关组建工作。
2024年1月10日,“沉‘靛’千年,青黛见福”唤醒计划实践团队邀请学院领导与团委老师在人文大楼产品创新设计工作室开展工作会议,并举行“沉‘靛’千年,青黛见福”唤醒计划的项目启动仪式。会议上唐刚讲述了项目背景与实践要点,向团队深入介绍了仙游青黛背景信息、青黛印染工艺复原技术,及团队实践活动安排计划。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唤醒计划团队对书峰青黛印染工艺中蓝印花布的传统纹样进行了数字化复刻与信息化呈现,并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制作了二十余份蓝染印板,复刻作品在还原度、创新性等方面获得了仙游青黛印染工艺当代传承人黄碧红老师的充分肯定,为青黛印染工艺的还原工作开辟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1月24日上午,唤醒计划项目开幕仪式于书峰乡人民政府大楼举行。上午,唤醒计划团队抵达仙游县书峰乡人民政府,与乡党委书记张杰、副乡长刘飞龙、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易向尧、四黄村村委书记黄镜平、书峰青黛印染非遗工艺传承人黄碧红等开展了会议报告。团队系统地介绍了实际调研背景下书峰乡青黛印染产业的发展现状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专业性解决方案,阐述了唤醒计划项目背景、目的与实践目标,获得了当地村民的积极认可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会上多方合力探讨了青黛印染工艺文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的项目前景,唤醒计划团队代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与书峰乡政府达成了长期、可持续性的项目合作,会议最后,乡党委书记为唐刚颁发书峰乡青黛印染工艺文化研究顾问聘书。

当日下午,唤醒计划团队前往四黄村青黛种植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了解书峰当地青黛种植、印染人员的现实困境,并在青黛印染工艺当代传承人黄碧红的指导下,参观了具有独特自然景观的蓝靛池农业生产遗址,对仙游传统的青黛印染工艺形成了深入具体的学科性认识。


1月25日,唤醒计划团队以书峰乡邻里服务中心青黛展览馆为工作地点,跟随青黛工艺非遗传承人黄碧红对镂空印花、扎染、刮浆等青黛传统印染工艺步骤进行了实践学习,并手工制作了数十幅蓝印花布及扎染原创手工作品。唤醒计划团队运用数字化复原技术,针对传统蓝印花布纹样进行复刻描摹,并运用现代新型材料进行纹样印版制作,为传统青黛印染工艺注入了新时代数字科技的创新性活力。
当日上午,唤醒计划团队围绕实践成果,于书峰乡邻里服务中心青黛展览馆举办了仙游主题青黛印染作品展览,馆内陈列有团队亲自设计制作的百余件精美传统工艺蓝印花布作品,包括布袋、布扇、挂画等仙游主题文创手工作品,受到了仙游当地人民的广泛喜爱。


1月25日下午,唐刚带领项目团队成员来到非遗传承人黄碧红家中,与其合作进行蓝印花布的染液制作、染色、刮浆、漂洗、晾晒等工序。团队成员也积极参与各工序制作学习,与当地的居民亲切互动,共同参与实践,为青黛复原工作添砖加瓦。


1月26日,唤醒计划团队于四黄村厝下溪峡谷举办了“靛·蓝·涧”书峰蓝印花布印染复原场景艺术展,现场共展出180余件团队亲自参与制作的青黛印染创意作品,吸引众多村民前来参观。艺术展于当地蓝靛池遗存旧址举行,团队通过场景布置与深度模拟,还原了传统青黛工艺的原生态印染过程,生动全面地展示了书峰青黛的历史文化魅力,助力赓续书峰乡村民青黛文化基因,呼应了实践项目的“唤醒”主题。
非遗活化,成果创新,助力文化、产业振兴。1月24日至27日,唤醒计划团队在非遗传承人黄碧红与带队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克服困难、不畏艰辛,全面学习并复刻了传统青黛印染产业从打蓝、晒蓝、制版、刮浆、印染、漂洗、晾晒的全过程。亲身体验制作了180余份青黛蓝染手工艺品,并进行了信息搜集与数据化还原,为传统青黛印染工艺文化的整理与保存工作提供了科技力量支撑与创新创意新动能,借助学生团队力量,以年轻人形象向全社会发出了反哺家乡产业建设、关注非遗青黛工艺文化的有力号召。(供稿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