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家园

楚雄州元谋县着力打造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的“元谋样本”

中经联播11月5日楚雄讯 【王东琴 通讯员 申云彬 唐智】近日,记者在元谋县乌东德电站建设甘塘移民安置点看到,一排排淡黄色墙体灰屋顶的楼房顺坡而立,错落有致,与周围广阔的红土地相映成趣。村口流动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崭新的凉亭里,三五人拉着家常,年幼的孩子在大人怀里熟睡。

“以前在黑者村,种一坡庄稼,才收一土锅粮食。现在出门就是学校、医院,儿子媳妇在附近种植基地打工,孙子走几步路就能到学校。”从金沙江边搬迁到元谋县甘塘安置点的移民李如贵,正细心整理着屋后的小菜园。

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涉及元谋县4个乡镇、14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作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移民人口第一大县,元谋县需要搬迁安置3304户11255人,占整个库区淹没影响人口的34.5%,其中约7000多人需进行跨乡镇易地搬迁。

面对这一艰巨任务,元谋县在省、州搬迁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创新构建“党建为引领、组织为保障、机制为支撑、发展为目标”的工作体系,成功破解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移民安置难题。

元谋县将党的建设贯穿移民工作全过程,实施水电移民党建“十大工程”,制定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十个一”工作机制,落实“十包”工作责任制。

“我们始终做到移民工作推动到哪里,党建工作就保障到哪里,移民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员干部就服务到哪里。”元谋县搬迁安置办公室负责人介绍。

在启宪安置点,项目指挥部由一群26岁至56岁的工作骨干组成,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用实际行动感染着1304户移民。国旗在安置点高高飘扬,仅启宪安置点指挥部的国旗就因风吹日晒更换了15面,见证着党员干部的坚守与奉献。在瓦渣箐安置点、甘塘安置点,一线指挥部干部与群众一道,用自己的责任担当,践行了服务“国之重器”建设和移民群众幸福生活同促进同发展的美丽画卷。

元谋县在移民党员干部中开展“一亮四带头”活动,在广大群众中开展“四比四争当”活动。村组干部和党员始终把移民的房子当做自己的房子来盖,带头签订“三个协议”、带头开挖民房建设基础、带头腾空旧房搬迁入住。

移民搬迁安置是世界性难题。元谋县直面挑战,创新推出“四个十”工作法,形成打赢水电移民攻坚战的“元谋模式”。“四个十”包括“十个一”工作机制、党建“十大工程”、“十包”工作责任制和“十不准”纪律规定。这一系统化的工作方法确保移民工作高效推进。其中,“十包”责任制要求干部包政策宣传、包诉求化解、包人口界定、包动员搬迁、包协议签订、包建房协调、包思想稳控、包迁新拆旧、包档案收集、包留住发展。而“十不准”则为干部划出清晰底线,包括不准阳奉阴违、不准歪曲移民搬迁政策、不准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等。

元谋县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走进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辛万苦”的“五千精神”。他们以“白天加班加油干,夜间当作白天干,雨天当作晴天干”的工作状态,甚至在晚上十一点,依然在群众家中与其拉家常、讲政策。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移民群众克期搬离了库区,乌东德水电站如期下闸蓄水。

元谋县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引导村集体利用人均配置1亩高标准耕地,进行土地集中流转、集中开发、集中招商。目前已引进元谋县果然好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元谋新加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5家现代农业企业,规模化发展葡萄、蔬菜、林果种植。

这种“引进龙头企业+土地规模流转+移民就近务工”的模式,使移民群众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双收入。以典型5人移民户为例,土地年租金收入约12500元,按2名劳动力务工计算,年务工收入超4.8万元。

同时,元谋县建立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根据搬迁群众需求,定期举办家禽饲养、特色种植、中式烹调、建筑安装等劳动技能培训班。截至2025年9月,全县共完成移民培训2.3万人次,增强了移民“造血”功能,劳动力转移率达90%以上。

元谋县在安置点建设上,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甘塘安置点把原来的14个村小组群众融合为3个村小组,每个村小组都建设有文化广场、休闲长廊等,通过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让搬迁群众回归“乡愁”。

来自黑者村的500多名傈僳族群众,用傈僳语谐音“黑者”为甘塘安置点的新村子取名为依彰村,以此纪念曾经养育他们的故土。

12岁的李全龙以前住在姜驿乡,从家到学校要走3小时路程。如今,学校就在家门口,父母也在附近的产业基地打工,一家人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

为切实解决好移民群众就医、就学问题,元谋县迁建了江边、甘塘卫生院,新建了卫生室,配备医护人员及必要科室设备,移民就医条件显著改善。同时,迁建江边中学、完小等,整合扩建多所学校,全面保障移民子女“有学上、上好学”。

所有移民村(社区)实现进村主干道硬化、互联网通达、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全覆盖,建成19个美丽家园移民新村。移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人均住房面积达50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100%,村组基础设施完善,人居品质得到跃升。

元谋县还持续开展特殊困难移民救助和临时救助,发放救助资金和助学金,体现对移民群众的关心关怀。

走进今天的甘塘安置点,宽阔的水泥路取代了崎岖的泥巴路,现代化的学校取代了遥远的教学点,特色农业产业园里移民们正忙碌着。不远处,“江洲”的门楼巍然屹立,诉说着这个新生社区的自信与希望。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建设省级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休闲园、体验园。”元谋县搬迁安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把安置点打造为集果蔬种植、旅游养生、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小镇。

从金沙江畔到县城周边,从土坯房到小楼房,从传统农耕到产业工人,元谋县移民的生活正悄然发生质的飞跃。这一跨越不仅是空间位置的转移,更是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的全面升级。


【责任编辑:雨蝶】

昆明市搬迁安置系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班在武汉大学成功举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市“六个春城”建设要求,学习借鉴国内重大水利工程移民工作经验,切实提升全市搬迁安置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依法行政能力和业务本领,昆明市搬迁安置办公室于2025年10月19日至25日期间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武汉大学,组织举办了2

楚雄武定与昆明禄劝开展跨界联合巡河 共筑流域生态安全防线

为切实守护一河清水,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建立高效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近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水务局与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水务局联合开展了跨界河流巡河行动。此次行动聚焦水质协同监测、联合执法检查及生态修复研讨,旨在凝聚共治合力,保障流域水质安全与生态健康,标志着两地跨界河流治理合作进入新阶段。

禄劝县水务局重阳敬老 离退职工欢聚叙情暖金秋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水务局于2025年10月29日精心组织了一场温馨而富有意义的离退职工座谈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向为水务事业奉献青春和智慧的老同志们表达深切关怀与崇高敬意。

瑞丽市瓦兴移民村举办重阳文明实践活动 多民族共融绘就边疆和谐新画卷​

金秋十月,重阳情浓。10月29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户育乡瓦兴移民村热闹非凡,2025年瑞丽市“我们的节日·重阳——金秋重阳传温情 移民团结展新风”文明实践活动在瓦兴移民村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重阳节为契机,邀请勐卯街道、姐相镇、瑞丽农场等地的汉族、景颇族、德昂族、傣族等多民族老人共聚一堂,通过健康服务、文化展演、政策宣讲等环节,展

【决胜“十四五”】云南省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报道之二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创新后期扶持“123456”工作思路,通过精准投入扶持资金,大力实施产业培育、新村建设与就业帮扶,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显著增长。特别是“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品牌的成功打造,使一批批移民村寨蝶变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家园,多次获评省级乃至国家级文明

双善村:蒸水河畔的乡土交响

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每一份收获都延续着乡土生活的温度,是当代中国乡村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在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的版图上,双善村像一块被时光浸润的璞玉,静卧在湘中丘陵的怀抱里。这片由原善田村、小岭山村合并而成的土地,因蒸水河支

​​从“安居”到“乐业”:云南芒岗村丰收节见证移民安置区的幸福蜕变

秋分时节,云岭大地稻浪翻滚。29日,瑞丽市芒岗移民村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在芒岗移民新村成功举办。此次活动不仅是农耕文化与中秋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更是云南在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省搬迁安置办公室“123456”后期扶持工作思路的引领下,扎实推进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现移民群

在乡村振兴路上“鱼”跃前行--芒岗移民村将举办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

9月29日,云南省瑞丽市勐秀乡芒岗移民村将开展以“国盛月圆移民乐·业兴鱼肥稻花香”为主题的第五届“稻花鱼丰收节”暨“我们的节日·中秋”庆祝活动。为群众带来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展现芒岗移民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丰硕成果。

云南德宏: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全州移民村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探索出“整村运营+农文旅融合”的特色路径,打造了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云南蝴蝶苗寨:绿意与人文交织的“滇版生态民俗秘境”

藏于云南省绥江县群山褶皱间的蝴蝶苗寨,似一颗被绿意包裹的明珠 —— 这里既是森林覆盖率达 92%、夏季均温 25℃的天然避暑氧吧,也是浸润着苗族千年文脉的 “滇版小瑞士”。以 “蝴蝶妈妈” 传说为魂,蝴蝶大门舒展翅翼,苗族文化广场跳动着竹竿舞的节拍,拦门酒的醇香与篝火晚会的暖意交织,让每一位踏入这片土地的人,都能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邂逅一场关于生态之美与民俗

云南临沧:凤庆县乡村美食节背后的移民新村幸福新图景

作为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的主战场,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不仅在“搬得出”上做实工作,更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足功夫。通过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精准落地,以激发移民内生动力为核心,因地制宜推动安置点多元化发展,助力移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产业兴旺、就业稳定、庭院美丽、生活幸福的崭新图景。

旅居云南:陇川泊心湾移民新村蝶变旅游胜地 书写“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新篇章

云南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组织多家新闻媒体走进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新闻纪实的深度笔触,全景展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移民新村的生动实践,见证新时代移民家园在锦绣云岭间铺就的‘旅居云南’共富之路。今天,请跟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陇川县勐约乡营盘移民新村泊心湾旅游度假区。

旅居云南:十八位移民先锋精神开启芒岗移民新村旅居幸福新生活

自“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引发全国向往到“旅居云南”理念的顺势擘画,云南省委省政府再次为这片热土的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持续动能。“十四五”期间,省搬迁安置办公室精准对标省委 “3815” 发展目标,全力推动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位谋划与精准施策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