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宁建华 李琳 罗展晚)在湘中邵东灵官殿镇双善村,蒸水河滋养着千亩稻浪,李家湾古井清甜依旧,山间油茶林硕果累累,水田茨菇静待采撷。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每一份收获都延续着乡土生活的温度,是当代中国乡村最真实、最鲜活的写照。
在湖南省邵东市灵官殿镇的版图上,双善村像一块被时光浸润的璞玉,静卧在湘中丘陵的怀抱里。这片由原善田村、小岭山村合并而成的土地,因蒸水河支流穿村而过,曾有 “双江” 之名,如今仍保留着 “善山”“善水” 的古意。在这里,蒸水河的波光、李家湾的井水、稻田的绿意、油茶的清香,还有茨菇的鲜甜,共同奏响一曲悠长的乡土乐章。
蒸水河:流淌的生命脉络
穿村而过的蒸水河支流,像大地伸出的碧绿臂弯,将双善村揽在怀中。河岸边的芦苇荡是白鹭的栖息地,晨雾里总有翅膀扑棱的轻响。
这条河是村里的 “活命脉”。灌溉季一到,闸口升起的瞬间,河水便顺着蛛网般的沟渠奔涌进稻田,稻穗在水中晃出细碎的影。

李家湾的水井:藏在巷弄里的清甜
李家湾的老井藏在几栋老屋中间,井口的青石板被一代代人的手掌磨得光滑。
井水带着股特别的甘凉,夏天喝一口,从舌尖凉到心里;冬天用井水泡米,蒸出的饭格外香。村里的老人说,这井 “通着泉眼”,大旱年景也从没干过。每到夏天傍晚,井边格外热闹,前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纷纷称赞井水清凉甘甜。

田野里的四季:稻浪与油茶的轮回
从河边往坡上走,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清明前后,育秧的田块灌满了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像一块块碎镜子;立夏插秧时,村民们弯腰在水田里挪动,身后的秧苗排得整整齐齐,远远望去像绿色的地毯。最动人的是秋收时节,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秆,收割机开过,谷粒 “哗哗” 落进仓。

雨龙组山坡上的油茶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油茶树是老一辈人辛勤劳作的结晶,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历经风雨却始终顽强生长。每到霜降过后,便是采摘茶果的繁忙时节。老人们背着竹篓,穿梭在油茶树间,双手熟练地采摘着饱满的茶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茶果榨出的茶油,金黄透亮、香气扑鼻,不仅是村民们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承载着生活的希望与烟火气。

地头的甜鲜:茨菇的滋味
在双善村的水田里,生长着另一种特色农产品 —— 茨菇。茨菇属于水生植物,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而双善村的水田恰好为它提供了理想的家园。每年春季,村民们会挑选饱满、无病害的茨菇球茎作为种苗,栽种在水田中。在茨菇的生长过程中,村民们需要定期为水田补充水分、合理施肥,精心呵护每一株幼苗,确保茨菇茁壮成长。
到了秋冬季节,茨菇成熟,迎来收获的时刻。此时,村民们挽起裤脚,踏入微凉的泥水中,用双手在湿润的泥土里仔细探寻,每挖出一颗饱满的茨菇,都仿佛是揭开大自然藏在泥土里的宝藏。茨菇的外形独特,顶端带着小小的 “尾巴”,表皮洁白如玉,切开后肉质鲜嫩多汁,烹饪后口感软糯香甜,满是乡土的鲜美。

双善村的日子,就像蒸水河的水,不急不慢地流淌着。井水的清甜、稻穗的饱满、茶油的醇厚、茨菇的鲜美,把平凡的日子调得有滋有味。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连着生计,每一缕炊烟都系着牵挂,构成了湘中乡村最动人、最鲜活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