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6月3日北京讯(马正江 李小莉 荆作民)6月3日,中国外交部宣布面向东盟十国及东盟观察员国东帝汶推出“东盟签证”,为商务人员及其家属提供五年多次入境、每次停留最长180天的签证便利。
五年多次入境,覆盖11国商务群体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当日例行记者会上介绍,此次“东盟签证”的推出,是中国深化与东盟国家务实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政策明确,符合条件的东盟十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及东帝汶的商务人员,可申请五年多次入境签证,配偶及子女亦可享受同等便利。这一政策与此前中国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的全面互免签证协议,以及面向湄公河国家的“澜湄签证”形成互补,构建起覆盖东南亚地区的多元化签证便利体系。
签证便利化拉动区域经贸复苏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2024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319亿人次,同比增长61%,其中东南亚游客占比显著。免签政策对入境旅游的拉动效应尤为突出,以泰国、马来西亚为例,2024年两国来华游客量分别增长120%和98%,成为增速最快的外国客源市场。此次“东盟签证”的推出,预计将进一步释放区域商务往来潜力。
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近期签证便利化举措频出。自2025年6月1日起,中国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五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叠加此前对沙特、阿曼、科威特、巴林四国的免签安排,中国单方面免签国家已扩展至43个。与此同时,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互免签证协定也于6月1日正式生效,双方持普通护照人员可免签停留30天。
区域合作与开放决心并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张明指出,“东盟签证”的推出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通过延长停留期限和简化申请流程,直接降低区域商务成本;另一方面,向东盟传递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6.4万亿元,同比增长13%,人员往来的便利化将进一步夯实双方经济纽带。
签证优化与数字技术融合
林剑在记者会上强调,中国将持续优化入境政策,未来可能探索电子签证和智能化入境程序,提升签证审批效率。参考澳大利亚等国经验,中国或逐步推动十年多次签证等长期安排,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签证互惠。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从单方面免签到“东盟签证”,中国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承诺。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深入实施,人员流动的便利化将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引擎,为区域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