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综合(褚新兵 张宇晖)中东战火在经历12天的激烈交锋后迎来关键转折点,停火协议曙光初现,但战地上空仍盘旋着不信任与导弹残烟。
6月24日清晨,德黑兰街道上仍可闻防空警报的余音,而国际社会已开始消化一则可能改变中东格局的消息:一名伊朗高级官员向路透社证实,伊朗已接受由卡塔尔斡旋、美国提出的以伊冲突停火方案。

这是6月19日在德黑兰拍摄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广播电视台大楼被袭后的场景。新华社发
这场历时12天的军事冲突似乎迎来和平曙光。
在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3日傍晚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并详细说明停火将在大约6小时后正式生效。此时特拉维夫与德黑兰的夜空仍被防空系统的火光点亮,双方军队正进行着“最后任务”。
分阶段停火方案,特朗普高调宣布和平协议

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发布的方案细节显示,这场停火将采用分阶段实施的方式:伊朗先开始停火,到第12个小时以色列跟进停火,至第24个小时整,持续12天的战争将正式画上句号。
“每一阶段的停火期内,另一方将‘保持和平与尊重’。”特朗普在帖文中如此强调,并设定北京时间6月24日12时为全面停火生效的终点线。
这一外交突破的背后,卡塔尔扮演了关键角色。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23日紧急致电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告知以色列已同意停火,并请求卡塔尔协助说服伊朗接受方案。
随后卡塔尔首相迅速与伊朗官员通话,成为双方达成初步共识的桥梁。
伊朗的谨慎态度,外长保留最终决定权
尽管有伊朗高级官员向媒体证实接受停火方案,德黑兰的官方立场却显得更为谨慎。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奇24日凌晨发表声明称:“截至目前,没有任何关于停火或军事行动停止的‘协议’。”
阿拉格奇提出了一个具体条件:“如果以色列在24日凌晨4点前停止空袭,德黑兰将停止攻击行为”。他同时明确表示,“关于停止我们军事行动的最终决定,将在稍后做出。”

这种表面矛盾反映了伊朗内部立场的微妙平衡。伊朗议会议长卡利巴夫的顾问公开指责特朗普的停火声明“只是挑衅伊朗的伎俩”,暗示强硬派与务实派之间仍在角力。
在公开接受停火方案的同时,德黑兰不忘展示军事肌肉。23日,伊朗导弹精准打击了美国驻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处声明称,此次行动使用的导弹数量“与美国袭击伊朗核设施时投下的炸弹数量相当”,且刻意避开卡塔尔居民区。
以色列的军事收官,内塔尼亚胡的沉默战略
在停火消息传出之际,以色列国防军正进行冲突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23日晚间,10多架以军战机对伊朗西部地区发动系列攻击,目标包括地下军事设施、导弹储存点和无人机仓库。

《以色列时报》23日报道,以总理内塔尼亚胡22日已释放结束冲突信号,称伊朗核项目和导弹项目受到“重创”,以色列行动目标“非常接近完成”。
以色列第12频道电视台则报道,以方已向伊朗传递信息,表明目标是“几天内”结束军事冲突。
然而面对特朗普高调宣布的停火协议,内塔尼亚胡选择保持沉默。他在内阁会议结束时要求阁员暂不评论“特朗普宣布以伊同意全面停火”一事,等待进一步通知。
伊朗对美军事警告,市场对和平的乐观反应
在卡塔尔美军基地遭袭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3日晚发表强硬声明:“伊朗不曾侵犯他人,也绝不接受任何侵犯,更不会屈服于任何侵犯。”
伊朗议会议长卡利巴夫的顾问24日进一步警告:“若美国再次发动攻击,将遭更猛烈回击”。这一表态既是对华盛顿的威慑,也是对国内强硬派的交代。
停火消息传出后,全球市场迅速作出乐观反应。国际油价重挫近6%,美油价格重回65美元/桶下方,创6月10日以来新低。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也随之下跌,表明投资者对中东局势缓和的信心增强。
和平之路的挑战,停火协议的执行困境
停火方案面临的最大考验在于执行。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强调双方需“保持和平与尊重” ,但协议生效前的最后几小时,袭击仍在持续。
24日凌晨,德黑兰居民仍能听到爆炸声,以色列战机也未返回基地。
美国副总统万斯23日的表态揭示了更深层的外交意图:“特朗普希望同伊朗方面直接接触”以推动事态发展。然而伊朗长期将美国视为地区冲突的根源,直接对话障碍重重。
卡塔尔作为调停者的成功介入,凸显了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这个同时与美国保持军事同盟关系、与伊朗共享海上气田的小国,在沙特与伊朗的长期对立中开辟了独特的外交空间。
金融市场已为可能的和平投下信任票——国际油价重挫近6%,美油重回65美元/桶下方;现货黄金交投走低,市场避险情绪显著降温。
在德黑兰街头,24日凌晨的爆炸声仍不时划破夜空。伊朗议会议长顾问一面称特朗普的停火声明为“挑衅伎俩”,一面警告“若美国再次发动攻击将遭更猛烈回击”。
停火协议只是起点而非终点。当最后一批导弹归入库房,特拉维夫与德黑兰的决策者们仍需回答同一个问题:如何确保下一次擦枪走火不会点燃另一场持续12天的战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