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7月5日北京讯(哈梅 沈重 商和泉)全球目光聚焦中国西南,来自30余国的千名代表齐聚贵阳,共商地球生命共同体未来方案。

今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盛大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会期持续至7月6日。

这是全球生态文明领域最高规格的国际性论坛之一,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约1000人参会。
全球议题,贵州主场
论坛于7月5日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持续两天的议程包含20余场主题分论坛。本次论坛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五个服务、五个助力”,包括服务国家与国际社会分享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经验、助力实现全球发展绿色转型等。
论坛主题紧扣时代关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
这一主题呼应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求,积极回应COP16、COP29等重要国际会议关切。
7月4日,作为论坛预热活动的“落实昆蒙框架:海洋保护地建设和南极公海生态保护”主题论坛已率先举行。该论坛由保护国际基金会主办,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承办,吸引了多名国际嘉宾及行业权威进行主旨演讲及讨论。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孙诚谊在论坛致辞时表示:“贵州虽地处内陆,但我们深刻认识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
分论坛纵论生态治理关键路径
今日下午,多个重量级分论坛同步开启,呈现一场思想盛宴:
“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论坛由亚洲开发银行、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主办。论坛发布了《赤水河长效保护机制研究报告》和《赤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全球流域治理提供了科学范本。
第六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坛聚焦“生态产品与绿色生产力”。论坛突破传统模式,首次设置“国际案例交流环节”,邀请6位外籍嘉宾分享全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
同时发布的《贵州“两山转化典型案例”》(中英文版),为全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贵州经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的实践”政党圆桌对话会向外国政党系统介绍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该论坛以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案例,展现了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
“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论坛展示了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雷勇介绍,贵州法院积极探索在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中认购碳汇,开展司法碳汇跨省协作。
明日(7月6日)的议程同样精彩纷呈:
“可持续发展SDGs十年回顾与展望”论坛恰逢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启动十周年。论坛将发布《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指数报告》,覆盖33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评估。
同时启动“丝路伙伴计划”,推动贵州刺梨等特色生态产品通过国际认证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气候融资与多边开发银行协同增效”论坛将发布《推进多边开发银行改革,提升全球气候融资行动》成果文件。该文件围绕多边开发银行在全球气候融资体系中的协调与增资作用,提出前瞻性政策倡议。
“山地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论坛**将展示贵州在草海湿地修复、茂兰保护区管理、石漠化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实践。论坛首次汇聚中国西南与喜马拉雅地区8国代表,共商“亚洲水塔”保护策略。
内陆省份的全球生态担当
作为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本届论坛彰显了贵州从内陆省份跃升为全球生态治理参与者的独特角色。
在昨日举行的海洋保护主题论坛上,这一特点尤为突出。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指出:“一个健康的海洋系统是当今全球治理的核心议题之一。我们邀请众多专家学者共聚论坛,目的是为海洋保护区建设和公海生态保护提供新的智慧。”
贵州经验正在走向世界。石漠化治理的“贵州样本”将在“山地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论坛上系统展示。茂兰保护区通过“人工引导+自然恢复”模式,使森林覆盖率从62%提升至92%,为全球退化山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论坛期间,贵州还向世界推广其制度创新——探索“生态GDP”考核体系,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评估。
同时借鉴赤水河流域“谁受益、谁补偿”的实践,呼吁全球建立“山地生态补偿机制”。
从共识到行动:生态文明的全球实践
本次论坛的成果丰硕且务实,多项研究成果和行动计划在论坛期间发布:
“3030目标”公海保护区方案研究、南极海洋生态资源保护空缺分析以及海洋保护公众教育探索等研究成果为全球海洋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将在论坛上发布《全国“两山”转化指数研究报告(2023—2024)》。该报告对全国“两山”转化实践成效及区域差异进行评估测算,为推广成功经验、制定精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绿色金融领域,论坛将发布《贵州省绿色金融发展报告》和《生物多样性金融倡议工作手册2024》等四项成果,推动绿色金融工具在生态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青年力量也积极参与生态治理。“2025国际气候与环境治理青年论坛”启动了“贵州数字生态青创国际行动计划”,发布《中国区域气候变化蓝皮书》,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青年智慧。
贵阳的七月,山林葱郁,国际会议中心内思想碰撞的火花点亮了生态文明的前行之路。当全球专家探讨如何将贵州的石漠化治理“小试验”转化为世界生态修复“大方案”时,当中国首创的“生态GDP”考核体系引发国际代表团浓厚兴趣时,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已然在世界舞台绽放。
论坛闭幕时,这些凝聚人类智慧的方案将跨越乌蒙山脉,沿着“丝路伙伴计划”搭建的绿色通道,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终汇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时代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