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7月14日北京讯(张佳乐 严晓娟 孔义明)12.48万亿元、7.3%增长、57.3%占比,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贸易变局中跑出加速度。
7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上半年外贸“成绩单”,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12.4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比重提升至57.3%,较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更令人瞩目的是,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已实现连续21个季度同比增长。
在国新办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表示:“特别是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上半年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增速较全国整体高了4.4个百分点。”
逆势增长,外贸主力军地位凸显
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今年1-6月,12.48万亿元的进出口总值,较去年同期增长7.3%。其中出口、进口均实现双增长。
这一成绩单延续了民营企业的增长势头。今年前4个月数据显示,民营企业进出口已达8.05万亿元,同比增长6.8%。这意味着在5-6月关键期,民营企业进一步加速奔跑,单月平均增速超过8%。
在外贸大盘中的占比持续提升。57.3%的占比创下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这一比重较2020年一季度提高了超过10个百分点。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政策多变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增速持续领先其他类型企业。对比前4个月数据,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仅为1.9%,国有企业进出口更是下降11.3%。
量质齐升,创新动能增强
创新主体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上半年数据显示,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过8成。
在高端制造领域,民营企业正成为出口主力军。上半年,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2.5%,远高于其整体出口增速。装备制造业产品占据民营企业出口的“半壁江山”,船舶、汽车、专用装备等硬实力产品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民营企业积极推进设备更新,进口石化、电子等高端装备保持良好增速。在国际市场风浪中,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成长壮大——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前500大企业中,民营企业已占据218席。
政策赋能,连续21个季度正增长
连续21个季度的增长周期跨越了五年多时间。自2020年一季度以来,民营企业进出口持续保持同比增长态势。这一纪录在全球贸易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更显珍贵。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王令浚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政策措施,极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海关部门也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通关便利、检验检疫、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领域的服务,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进出口通关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未来高质量发展可期
尽管上半年成绩亮眼,但外贸发展仍面临挑战。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研究员葛佳意分析指出:“本轮出口大增背后不乏对加高关税的预判导致的企业‘抢出口’、外商客户‘抢存货’而产生的短期堆高,这种增长能否持续,目前还是未知数。”
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最大变量。今年以来,美国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但中国商品通过对新兴市场出口的快速增长弥补了传统市场的波动。
前4个月数据显示,我国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9.6%,对非洲出口增长11.3%,显著高于整体水平。
海关总署表示将继续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企业通关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在外贸领域的占比从五年前的47%攀升至如今的57.3%。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跻身进出口500强榜单,218家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
船舶、汽车、高端装备的出口增幅均超两位数,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2.5%。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正在外贸领域悄然发生。
民营企业进出口连续21个季度的增长曲线,正是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