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9月29日北京讯(何东 崔岳莺)

工业经济"压舱石"迎来政策利好,六部门联合出手打造增长新引擎。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未来两年机械行业的增长目标。
《工作方案》指出,2025—2026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工业经济“压舱石”
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和民生事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行业,被称作工业经济的“压舱石”。
这一行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
然而,当前机械行业面临着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国内需求不足、非理性竞争加剧等问题,行业稳定运行面临挑战。
《工作方案》的出台,旨在推动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工业经济稳定运行。
规模与质量并重

根据《工作方案》,到2026年,机械行业不仅要在营收上突破10万亿元大关,还需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重点细分行业规模将稳中有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发展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
三大重点任务:供需双侧协同发力
《工作方案》从3方面提出14项重点任务,构建了完整的政策框架体系。
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是首要任务。针对机械行业约70%的需求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各行业新上或更新改造设备投资的特点,方案提出了五大举措:
加快推进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低的老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政策作用,促进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应用推广;组织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机器人+”应用行动。
方案还指出要培育壮大新需求,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智慧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扩大服务和特种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冰雪装备等应用。
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是第二大任务。方案提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支持工业母机、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等攻关、验证和集成创新。
此外,还将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
激发行业增长活力是第三大任务。方案提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助企惠企力度,着力整治非理性竞争。
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和良性竞争。
多维支持政策护航
为确保目标实现,《工作方案》提出了三项保障措施。
在统筹协调方面,将强化部门协同、央地联动,鼓励地方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
在政策支持方面,将落实好工业母机等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装备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设备更新。
在运行监测方面,将建立机械行业经济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地区运行监测,及时协调解决影响行业稳定运行的问题。
---
《工作方案》不仅为机械行业未来两年发展绘就了清晰蓝图,更通过供需双侧协同发力的系统举措,为这一工业经济“压舱石”注入了稳定增长的新动能。
随着各项任务的落实落地,机械行业将在支撑工业经济稳定运行的同时,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