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庄秋风 马海彤)11月6日,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本届海洋周以“打造蓝色发展新动能 共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汇聚了全球海洋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及企业精英,共同探讨海洋治理、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新路径。

高层领导致辞 共绘海洋发展蓝图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魏晓奎,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以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与海洋资源部部长杰塔·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孙书贤在致辞中表示,厦门国际海洋周已发展成为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具有较高能见度的海洋综合性活动,成为厦门市、福建省乃至中国海洋事业的一张亮丽名片。中国始终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实践者和全球海洋治理的积极建设者。我们期待与各方一道,进一步筑牢合作根基、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共享合作成果,为构建一个承载着人类共同福祉和美好未来的海洋命运共同体而砥砺前行!
魏晓奎表示,福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接续打造更高水平“海上福建”。我们将锚定海洋强省建设战略目标,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加快完善海洋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开放合作体系,全力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并与各方持续深化海洋交流合作,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护海洋和平、共建海洋秩序、共促海洋繁荣。
科技创新引领 驱动海洋经济新引擎
本届海洋周开幕式上,多项科技创新成果惊艳亮相,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鹭江创新实验室主任戴民汉在开幕式上介绍了实验室的战略布局与创新体系,并正式发布了中欧蓝色发展投资基金。该基金由鹭江创新实验室联合国内外资本机构和上市企业共同发起,首期募资规模达20亿欧元,旨在加速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中欧之间的双向技术转化与合作交流。同时,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了我国首个“遥感-重构-预测”全链路海洋AI大模型——“瞰海”(Skyocean)。 该模型由蒋兴伟院士团队研制,以自主海洋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实现了对海洋环境的深度透视与前瞻预测,标志着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体系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此外,由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发布的“深海生境智能认知与探索多模态大模型”(DePTH-GPT)也备受瞩目。该模型作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数字化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的核心成果,通过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对深海典型生境的智能模拟和预测,为全球深海科研和管理人员提供了强大的认知工具。
产业项目签约 注入海洋经济新活力
开幕式现场,19个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进行了签约,合计签约额达139.09亿元。 这些项目涵盖了海洋信息与数字孪生、蓝碳经济、深海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将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生态修复成果显著 共筑海洋可持续发展
在开幕式“守护蔚蓝:生态修复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厦门实践’”成果发布环节,一段展示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风光的视频引来了国内外嘉宾的阵阵赞叹。这段视频不仅展示了红树林在守护海岸生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价值,也彰显了厦门在海洋生态修复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SEE基金会携“蓝色伙伴关系行动”第三期项目亮相开幕式,该项目旨在通过支持“小而美”的海洋保护项目,推动海洋保护方法的创新,支持伙伴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十年春华秋实,厦门国际海洋周已从最初的区域性论坛发展成为集海洋科技合作、经贸对接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综合性活动。 它不仅见证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历史性跨越,也成为推动全球海洋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未来,厦门国际海洋周将继续携手全球伙伴,共筑蓝色发展新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