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 褚新兵 雨蝶)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亿千瓦,风力发电设备在广袤土地上矗立,这些绿色电能正通过电网输送到全国各地。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1360号),为我国新能源消纳工作绘制了清晰蓝图。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新增用电量需求主要由新增新能源发电满足,满足全国每年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需求。
新能源装机的爆发式增长
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6.9亿千瓦,达到2020年的3倍以上,贡献了2020年以来约80%的新增电力装机。
新能源规模高速增长、占比快速提升,带来消纳压力持续增加。
如何统筹好新能源发展与消纳已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一项重大课题。
这一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制定新能源消纳政策作为2025年自主推进的改革任务。
《指导意见》正是在全面深入落实改革要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030年与2035年两步走
《指导意见》坚持系统观念、分类施策、多元消纳、市场引导、安全为基、创新驱动,完善新能源消纳举措,优化系统调控。
文件明确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2030年,协同高效的多层次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基本建立,持续保障新能源顺利接网、多元利用、高效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适配能力显著增强,系统调节能力大幅提升,电力市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机制更加健全。
到2035年,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新能源消纳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在新能源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高效消纳。
六大创新举措
《指导意见》在深入分析新能源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以改革精神谋划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分类引导新能源开发与消纳。长期来看,新能源消纳工作主要聚焦于省内集中式新能源。
随着新能源开发模式日益多元,《指导意见》提出将新能源开发消纳划分为5类,包括统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与就地消纳,优化水风光基地一体化开发消纳。
大力推动新能源消纳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对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新模式新业态进行了梳理归纳。
推动新能源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直连、智慧微电网和新能源接入增量配电网4类新能源就近消纳新业态发展。
增强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适配能力。针对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形势下的电力系统适配性问题,《指导意见》提出以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包括加快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优化新能源调控模式,强化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治理。
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指导意见》提出拓展多层次新能源消纳市场化体系。
缩短中长期交易周期以实现灵活连续交易,推广多年期购电协议机制以稳定长期消纳空间。
强化新能源消纳技术创新支撑。围绕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的关键环节和领域,《指导意见》明确了技术创新任务。
包括突破新能源高效发电利用技术,攻关系统灵活调节技术,强化电网运行技术,升级智能化调控技术。
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超1.5亿千瓦
截至2025年10月底,内蒙古自治区新能源装机规模超1.5亿千瓦,位居全国前列。
其中,风电装机规模9741万千瓦,同比增长23%;光伏装机规模5212万千瓦,同比增长66%;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57万千瓦。
从消纳方式来看,本地消纳新能源项目约1.2亿千瓦,外送新能源项目约0.3亿千瓦。
据测算,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并网的新能源装机每年可产生约320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3亿吨。
明确责任分工
根据《指导意见》明确的责任分工,各有关单位将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统筹推进新能源消纳和调控工作,后续将针对《指导意见》提出的改革方向和任务,进一步细化完善配套政策,确保有关举措落实落地。
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是统筹保障本地地区新能源消纳的责任主体,全面组织落实各项消纳举措,实现消纳目标。
电网企业是保障新能源接网与调控运行的主要责任单位,持续加强电网建设,优化系统运行。
发电企业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加强调节资源建设。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李金铠评价,此次《指导意见》是综合的调控方案,包括近端就地消纳、远端产业转移布局和协同消纳,涵盖市场、价格、技术、模式等方面,力度非常大。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利指出,文件从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业态创新三个维度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指导意见的落地实施,我国新能源发展将进入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