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蒋兆民 张宇晖)11月21日,安徽芜湖——在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掷地有声地指出:“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行动,必须从规划、资金、运营、治理四方面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路径,以‘绣花功夫’激活城市存量价值。”这场由住建部主导的全国性会议,为“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行动定下基调,释放出以存量变革引领增量突破的强烈信号。
规划引领:从“体检-更新”闭环到全周期管控
倪虹强调,规划是城市更新的“第一粒扣子”。会议明确要求建立“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构建“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三级实施体系,形成“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的闭环链条。这一机制已在多地落地生根:北京市西城区桦皮厂8号楼通过“原拆原建”模式,运用混凝土模块化建造工艺和数字技术,仅用3个月便将危旧楼改造成“好房子”,其经验被纳入《北京城市更新“十五五”规划》重点推广案例;长沙市则以“一法一规一导则一平台”为框架,未来三年计划实施70个示范项目,覆盖老旧小区、历史街区、产业园区等八大类型。
资金破局:多元融资撬动万亿级市场
资金短缺是城市更新的核心痛点。倪虹提出“建立可持续投融资体系”,鼓励政府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开发长周期、低利率信贷产品。数据显示,2025年中央财政已向35个试点城市下达超300亿元奖补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5000亿元。北京市“十四五”期间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房67万套,其中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达85.5%,连续四年为刚毕业大学生提供1.4万套青年公寓;长沙市则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方式,未来三年计划投资87.05亿元,惠及41.3万户居民。
运营革新:市场与政府共舞激活存量价值
“运营前置”成为会议高频词。倪虹指出,城市更新要从“开发建设”转向“资产运营”,通过功能转换、业态升级实现“自我造血”。北京市核心区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项目,将腾退空间改造为共享办公、文化空间,租金收益反哺社区微更新;绵阳市则探索“策划-设计-运营”一体化模式,在老旧厂区更新中引入科创孵化器,实现年产值增长300%。住建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已完成老旧厂房更新项目超300个,重点产业园区提升12个,支撑起氢能示范区、火箭大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治理升级:从“社区治理”到“全域智治”
治理现代化是城市更新的“最后一公里”。会议要求发挥“一委一办一平台”(城市更新委员会、专项办公室、数字化管理平台)作用,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物业服务进家庭”。北京市朝阳区试点“小巷管家”制度,通过居民议事会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位改造等难题,群众满意度达92%;长沙市望城区建立“需求感知网络”,运用AI算法动态跟踪更新效果,形成“民呼我应、民需我为”的闭环机制。住建部同步推进的“数智赋能”行动,已在全国50个城市上线城市更新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
地方实践:从“北京经验”到“全国样本”
作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北京市的探索具有标杆意义。“十四五”期间,北京累计实施市属老旧小区改造7800万平方米,完成危旧房改建104万平方米,D级危楼解危全面推进。其“十五五”规划更提出“8+N”任务体系:围绕商务、科技、消费、居住四大功能,谋划36个商务区项目、51个科技产业项目、31个商圈改造项目,打造24小时活力中心。与此同时,长沙、绵阳、盐城等地的创新模式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形成“规划先行、政策创新、群众参与、科技赋能”的共性路径。
站在“十五五”开局之年,城市更新已从“试点探索”转向“全面推广”。倪虹的讲话释放出明确信号:未来的城市更新将更注重“内涵式增长”,通过规划的科学性、资金的可持续性、运营的市场化、治理的精细化,实现“让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遍布全国”的目标。这场以存量变革引领增量突破的攻坚战,正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开辟新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