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4月6日北京讯 (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一季度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向医疗产业渗透,医疗器械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淡马锡、贝莱德、高毅资产等全球顶尖投资机构密集调研迈瑞医疗、安必平、亚辉龙等企业,AI技术在医学影像、病理诊断、体外诊断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成为关注焦点。机构普遍认为,AI与医疗设备的深度融合正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催生万亿级市场机遇。
机构扎堆调研,AI医疗器械成“掘金”新战场
据券商中国统计,一季度迈瑞医疗、安必平、亚辉龙三家企业合计吸引超680家机构调研,外资巨头淡马锡、阿布扎比投资局等现身调研名单。迈瑞医疗在医学影像领域推出的“瑞影·AI+”解决方案覆盖超声全流程,其AI辅助诊断准确率已接近临床专家水平,并与DeepSeek合作推出智能问答与练习系统,显著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安必平凭借“检测试剂+设备+AI判读”全链条布局,通过病理数据积累和基层医院共建模式,快速推进AI商业化,年内已有超800个产品完成注册。亚辉龙则聚焦体外诊断,其AI驱动的间接免疫荧光判读软件打破三级医院技术垄断,带动检测需求释放。
技术突破+政策支持,AI医疗设备加速“破圈”

政策层面,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细化84个医疗AI场景,涵盖影像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技术端,医学影像AI实现从成像优化到智能诊断的全链条突破:联影医疗的智能影像平台实现扫描至报告生成自动化,祥生医疗的乳腺AI诊断软件成为国内首个三类过审超声AI产品;手术机器人领域,微创“图迈”系统借助5G完成跨3000公里远程手术,国产设备成本降至进口1/3,加速基层普及。
市场规模激增,资本瞄准“设备+AI+数据”闭环
慧博投研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预计达3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9.4%,医学影像、AI制药、健康管理成三大核心赛道。机构分析指出,具备“设备+AI+数据”闭环能力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例如,迈瑞医疗“瑞智联”系统装机超1000家医院,微创机器人年手术量破500台,单台回报周期显著缩短。政策红利下,“算力西进2.0”“算力券”等举措进一步降低AI研发成本,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均衡。
专家呼吁:技术需与临床深度耦合
全国政协委员陈晓红强调,“四算一体”(算力、算法、算据、算网)布局是AI医疗发展的基石,需加速E级超算、隐私计算等技术攻关,打造“算法+”医疗标杆项目。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则警示,需防范通用大模型的“幻觉风险”,协和医院等已采用封闭架构确保诊疗安全。
随着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病床边”,医疗器械企业正成为资本与技术共振的核心载体。机构普遍预测,具备垂直场景深耕能力、数据合规优势及政策红利的龙头企业,将在新一轮医疗智能化浪潮中抢占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