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新材料投资狂飙!上市公司千亿资金涌入固态电池、超薄电机、机器人轻量化赛道



中经联播8月7日北京讯(褚新兵 张宇晖 雨蝶)液态玻璃在手机壳上流淌,无人机外壳自动愈合伤口,稀土电机薄如硬币——这些科幻场景正被资本力量加速推入现实。


苹果iPhone 17液态玻璃保护壳表面,一层仅0.5微米厚的纳米复合涂层如同隐形铠甲,透光率高达92%,疏油层接触角达到115度,抗指纹性能是传统保护壳的8倍。


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与低空经济交汇处,新材料正重新定义产品边界。


固态电池材料军备竞赛白热化


上海洗霸的跨界转型堪称教科书级案例。这家传统水处理企业仅用三个月就完成固态电池核心材料的战略布局:5月收购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特种固态锂离子电池专利;6月共建上海硅酸盐所固态电池实验室;7月以1.1亿元竞拍获得有研稀土硫化锂生产线。


8月初,上海洗霸再出重拳,与有研稀土合资设立新材料公司,控股82.5%掌握硫化锂业务主导权。资本市场反应热烈——公告当日公司股价涨停,成交额飙至7.44亿元。


格林美选择在技术制高点突破。其自主研发的超高镍9系三元前驱体镍含量超90%,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已通过全球头部电池厂认证并实现十吨级量产。


更关键的富锂锰基前驱体材料进入吨级认证阶段,理论能量密度达400Wh/kg,被某国际消费电子巨头纳入2026年新品供应链。湖北千吨级产线与广东超高镍专线建成,2026年产能将扩至万吨级。


产业爆发前夜,智己汽车宣布L6车型全球首搭量产超快充固态电池,续航突破1000公里。该电池采用纳米固态电解质包覆超高镍材料,配合干法固态电解质层一体成型技术,实现“整包无热蔓延不起火”。


据中信证券测算,这类材料量产将推动固态电池成本下降30%,加速2027-2030年市场渗透。


超薄电机与智能外壳突破


内蒙古包头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厚度仅6毫米的稀土永磁轴向磁通电机从生产线鱼贯而出。这些采用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超薄战士”,功率密度较传统电机提升30%,在-40℃至120℃极端环境仍保持97%以上效率。


智能产线使生产周期缩短60%,良品率跃升至99.2%。比亚迪、中国航天已签约采购,2026年产品将用于新能源物流车与卫星姿态控制。


天津大学实验室里,一架无人机外壳被钢针穿刺后迅速自我愈合。这种柔性高分子复合材料内部含有微胶囊,破裂后释放修复剂自动填补裂纹。


外壳集成石墨烯加热网与柔性传感器阵列,可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在寒冷环境下精准启动防结冰程序,为极端环境无人机任务扫除障碍。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竞速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经历“减肥革命”。东吴证券研报揭示,2025-2029年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黄金期,轻量化成为破解续航与灵活性难题的核心。


特斯拉、优必选等主机厂在两条路径突进:结构轻量化通过拓扑优化算法精简关节模组,压铸工艺复用减重;材料轻量化则押注镁合金、PEEK工程塑料、高性能尼龙三大方向。


镁合金因密度低(较铝轻33%)、价格比仅0.87,成为机器人骨骼首选。埃斯顿机器人已应用镁合金骨架,减重效果显著。


PEEK塑料站上金字塔顶端,耐250℃高温特性使其胜任谐波减速器刚轮,实现减重70%的革命性突破。中研股份、新瀚新材等企业加速布局PEEK原料-制品全链条。


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


新材料领域并购潮涌。长鸿高科7月宣布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将业务从TPES延伸至特种合成树脂赛道。我国ABS树脂市场2025年空间预计突破900亿元,高端产品成为利润最丰厚阵地。


格林美年内完成两轮定增募资15亿元,高瓴资本、中金公司入场布局固态电池材料。政策红利同步释放,工信部“十四五”新材料专项给予公司超2亿元补贴。


产业基金瞄准技术转化关键环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发的静电纺丝纤维优化技术,使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聚合物无需高压处理即可量产,为可穿戴设备提供自供电解决方案。


这种材料能通过人体运动收集能量,未来衣服可能成为手机充电器。


产业化挑战与未来


技术路线风险如影随形。上海洗霸收购的硫化锂属危险化学品,生产管理难度大;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仍存变数。格林美同时布局硫化物与氧化物双路线,规避单一技术风险。


产业化门槛更需警惕。人形机器人领域,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部件国产化亟待突破。2029年全球谐波减速器需求预计1400万台,市场空间84亿元。绿的谐波、新剑传动等企业正加速量产进程。


跨界人才缺口成为瓶颈。佛山启动“陶瓷+AI”人才培训计划,每年培养200名复合型人才。正如中科院专家所言:“未来五年决定企业能否从概念炒作跨越到真实交付”。


包头稀土电机智能产线上,厚度不足硬币直径的盘式电机正进行最后检测。这些将装备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精密器件,承载着中国稀土从“论吨卖”到“论克卖”的产业梦想。


而在上海洗霸实验室,科研人员记录着硫化锂材料第103次充放电数据。窗外,满载固态电池的新能源车驶向高速公路——每一次材料突破都在重塑产业版图,而资本正成为这场变革最敏锐的导航仪。

【责任编辑:李文闻】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