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8月7日北京讯(张佳乐 李小飞)七部门联合印发的这份文件,为中国脑机接口产业绘制了清晰路线图:三年内关键技术突破,六年内培育全球领军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今日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中国脑机接口产业绘制了明确发展路线图。

文件提出,到2027年,脑机接口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进的技术、产业和标准三大体系,电极、芯片和整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2030年,我国脑机接口产业综合实力将迈入世界前列,培育2至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国家战略布局
文件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脑机接口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融合发展的前沿技术”的战略定位。
七部门联合推动的格局,打破了传统产业政策边界,形成了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安全治理的协同推进机制。
在中央科技委领导下,多部门将统筹推进技术攻关、产业发展、行业应用与安全治理工作。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将加大对脑机接口产业的投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对植入式脑机接口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给予优先支持。
技术突破方向
脑机芯片攻坚。文件将芯片研发列为重点突破领域:发展高通道、高速率脑信号采集芯片,研发高性能、超低功耗脑信号处理芯片,以及超低功耗、高速率、高可靠的通信芯片。
三类芯片的突破将解决当前脑机接口面临的核心瓶颈——信号采集、处理和传输能力不足的问题。

高精度手术机器人。意见首次明确要求研发用于植入脑机接口的高精度手术机器人,突破亚微米级精度控制与动态调整技术。
这一技术指标远超当前医疗机器人精度水平,将大幅提升脑部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度。
同时要求提升区域精准实时成像与三维重建能力,为植入手术提供全方位技术保障。
多模态融合技术。文件提出研发辅助生理信号设备,通过脑信号与肌电、眼电、心电、近红外等多模态信号融合,提升交互控制和感知觉评估精准度。
这种融合技术将突破单一脑信号识别的局限,为医疗康复、智能假肢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
产品体系构建
植入式设备突破。意见要求探索集成高密度神经记录传感器、超低功耗植入式芯片的新型产品,创新脑意图识别功能,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同时完善单向和双向深部脑刺激器、反应式电刺激器、人工耳蜗等成熟产品。
非植入设备普及。推动额贴式、耳贴式、入耳式、发夹式等轻量化产品形态发展。研制头盔、头显、眼镜、耳机等集成式脑机接口产品,通过与已有消费电子产品融合,加速规模化应用。
软件系统开发。构建专用操作系统和通用软件平台,实现多模态数据集成、编解码算法兼容和交互软件可编辑功能。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解码能力和任务迭代优化能力,提升编解码准确率、响应速率和场景通用性。
产业生态布局
产业集群建设。文件提出打造2至3个脑机接口产业发展集聚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引导创新要素向基础好、潜力大的地区汇聚,分级分类建设孵化器和产业园,打造创新能力强、应用场景佳的优势集聚区。
创新主体培育。发展壮大脑机接口领域领军企业,支持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人才体系建设。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现代化产业学院等特色学院。鼓励校企合作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工程型人才,建设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同时加强海外人才交流引进,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医保定价落地
收费机制突破。在国家政策出台前,国家医保局已从立项、定价入手,畅通新技术收费通道。神经系统类立项指南统一设立“脑机接口置入费”、“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使技术成熟获批后能快速进入临床应用并收费。
地方定价实践。三省已率先公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江苏省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为966元/次,侵入式置入费6600元/次。浙江省定价分别为适配费960元/次,置入费6580元/次。湖北省则为置入费6552元/次,非侵入适配费966元/次。
临床应用进展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与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已帮助**10例癫痫患者**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意念说话”。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在脑机接口临床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市场前景展望
全球市场规模。开源证券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2030年将达到400亿美元,2040年有望攀升至1450亿美元。除医疗领域外,脑机接口技术在睡眠、康养、消费娱乐等市场同样具有巨大潜力。
中国企业布局。微创脑科学、心玮医疗等企业已在神经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取得突破。南京熊猫电子承担了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发》课题。
投资关注重点。上海证券指出,投资者需重点关注技术稳定性与量产能力,监控研发进展及产品推新,以及销售渠道拓展情况。行业分析师认为,**脑机接口行业适合中长期布局**,中国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随着政策落地,脑机接口技术将在医疗康复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已帮助10例癫痫患者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意念说话”。
资本市场反应迅速。开源证券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到2040年将突破1450亿美元。
“填补脑机接口医疗服务的价格空白,将加速技术落地应用,”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在江苏、浙江、湖北三省,医保部门已率先公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定价标准,为技术商业化铺平道路。
七部门联合推动的产业政策,标志着中国在未来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完成了国家战略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