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8月15日北京讯(张佳乐 雨蝶)一项不要求国内聘用的签证新政,将重塑国际人才流向。
国务院总理李强于2025年8月7日签署第814号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这一决定,中国普通签证类别将历史性地增加专门面向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K字签证” 。
四部门(司法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移民局)负责人1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此举旨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便利外国青年科技人才来华,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国际合作交流。
政策核心内容
此次修改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作出两处关键调整:在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第六项K字签证,明确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同时规定申请该签证需符合中国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K字签证的定位清晰明确——它将成为中国吸引全球青年科技人才的新通道。
根据四部门解读,这一签证类别将签发给两类人群:从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学科领域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证书者;或在上述机构从事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这一新增签证类别使中国普通签证总数达到13类,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签证体系的分类框架。
签证的独特优势
与现有签证相比,K字签证在多个方面提供显著便利。四部门负责人特别强调,该签证将在入境次数、有效期和停留期方面提供更多优待。
持证人入境后可从事的活动范围广泛,涵盖教育、科技、文化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等活动,为人才在华发展提供多元化可能性。
该签证最大的制度突破在于:不要求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仅对年龄和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有特定要求。这一设计大幅降低了申请门槛,使海外人才能够更自由地规划来华发展路径。
申办流程也将更为便利,简化了传统签证申请中的复杂环节。
政策背景与战略考量
此次签证改革的背景深刻反映了国家人才战略的转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求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作出具体部署。
“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参与,中国发展也为世界人才提供机遇。”四部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如此表示。这一表述揭示了新政背后的战略思维:在全球人才竞争中,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制度设计吸引国际青年科技精英。

这一签证改革也是中国对国际科技竞争态势的积极回应。通过为STEM领域的青年人才开辟专门通道,中国正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人才储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国际智慧。
实施准备与配套措施
为确保新政顺利落地,外交部将牵头推进多项准备工作。首先是制定配套办法,明确申请K字签证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升级完善签证申请系统,优化申办流程。
其次是开展全方位政策解读,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办理指引,确保全球潜在申请人清晰了解申请要求。
签证管理服务也将全面升级。外交部、公安部等部门及驻外使领馆将协同配合,做好K字签证签发和境内延期、换发、补发工作,同时加强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入境后的停居留管理服务。
具体申请条件和所需材料将于近期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网站公布,为10月1日正式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移民政策研究专家指出,K字签证的设立填补了我国签证体系中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空白,其免邀请函的设计与国际通行的“人才签证”理念接轨。
“过去,没有中国机构邀请函的外国科技人才很难获得长期签证。K字签证解决了这一制度瓶颈。”北京某高校国际人才研究中心教授表示,“这一政策将特别有利于吸引处于职业初期的优秀科技人才来华探索机会。”
上海科创园区一位负责人表示:“许多国际青年科技人才有创业意愿但尚未确定合作伙伴。K字签证提供的灵活居留安排,将使他们能够实地考察中国市场,促进科技创业项目落地。”
K字签证的设立,标志着中国人才引进政策从“选择性接纳”转向“开放性吸引”。随着配套细则的制定完善,首批K字签证持有人将于10月1日后陆续入境。
中国通过K字签证向全球青年科技人才发出明确信号: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智慧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