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智能工业平台蝶变制造业“大脑” 深圳借力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在不同制造业场景中,各种生产线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大脑”,取代传统人力唱起“主角”。那些枯燥而危险的工作,都由虚拟的“数字工人”搞定。工作人员可以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变身为“大脑”的操控者。

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深圳整合AI视觉、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

凭借自主研发的SMore ViMo智能工业平台,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为空客、博世、佳能等全球逾百家行业头部企业的数百条生产线装上了“会思考的大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手握“独门秘笈”,该公司创立仅3年便跻身智能制造领域全球知名的“独角兽”企业,目前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妙手回春——

祛除世界级企业“顽疾”

SMore ViMo是一种可满足各种工业场景需求的全流程智能化通用型平台。无需专业算法人员参与,工厂就能生成所需的算法模型,简单操作即可快速实现算法调用,大大降低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技术门槛,为传统制造业开辟出新赛道,大幅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2019年底,沈小勇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在深圳共同创立思谋科技。创业初期,他们幸运地迎来一次与世界级企业“牵手”的契机。

德国一家世界级精密光学仪器制造企业,光学镜片产品享誉全球,在消费领域和光刻机上应用广泛。镜片质量是否过硬,取决于它能否过得了关键的“多层高精度镀膜”工艺流程这一关。

这家企业长期被一个难题困扰:镀膜设备不稳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参数改变,需要定期清洁,清洁后还要花很长时间重新调校参数,这样才能保持设备稳定状态。这导致生产效率低,费时、费钱、“费”工程师。特别是工程师稀缺的问题,让这家企业大伤脑筋。

初生牛犊不怕虎。沈小勇和小伙伴们闻讯后,主动找到这家企业,说服对方让他们试一试。

“我们曾经考虑使用AI、大数据等技术,对设备调校进行升级改造。但工艺数据非常繁杂,试了好多次,效果都不理想。”沈小勇回忆,对方看到他们屡次碰壁,主动安慰说“这个难题确实很难解的”。

沈小勇很感动,也憋足了劲。他和大伙坚持不懈进行技术攻关,整合团队成员在AI视觉、大数据工艺分析、机器学习等多种数字技术领域的积累与经验,终于在2022年研制出智能工业大数据平台并实现落地应用。

这一创新型平台入驻德国这家光学企业后,实现了对镀膜工艺参数的实时诊断和可视化呈现,并能对镀膜质量进行预测和参数推荐,大幅减少了镀膜设备的调校时间,显著提高了镜片生产效率。

生产“顽疾”得以解决,这家光学企业的负责人兴奋地说:“这个大数据智能平台对我们帮助很大。以前,镀膜机每个月至少要清洗4次,清洗后需要4-8炉调试才能恢复正常状态。现在,这个过程压缩了一半,节省大约50%的材料损失浪费。”

智能工业平台在这家企业稳定运行后,将传统镀膜导入智能化生产轨道。高精度镀膜工艺,从此有了业界一流水准的参数推荐解决方案。思谋科技也因为与这家世界级企业的成功合作,打开了数字经济宝库“大门”和企业成长的空间。

慧眼识“疵”——

电路板缺陷检测“秒出”

SMore ViMo智能工业平台成为思谋科技的“扛鼎之作”。沈小勇团队通过体系化设计与优化,将其打造成全站式、通用型智能制造大数据平台,很快就在各种工业场景落地,实现了低成本的跨行业复制推广。

“生产企业只需要提供普通产品的数据,平台就可以通过无监督检测技术,完成高精度的瑕疵品检测。这项技术在汽车行业落地后,将整个交付周期缩短5倍以上。”沈小勇介绍,最近一年多来,思谋科技的“朋友圈”快速扩容,包括多家世界500强在内的逾百家全球知名企业陆续成为该公司密切合作的“小伙伴”。

“在PCB(印制电路板)行业,我们的算法平台可以同时支持300多种不同的电路板产品,无需针对每种产品定制方案设计和模型训练。这不仅大幅降低了交付成本,降低了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也极大增强了平台在各行业领域的适应性。”沈小勇告诉记者,缺陷检测是PCB行业非常重要的生产环节,但目前大部分PCB工厂都是基于传统机台甚至人力来进行检测,存在报点数高、检出率低、人力效率低、良品率保障难等弊端,严重制约行业发展。

总部位于深圳的某大型PCB行业龙头企业,每月PCB产能达14万平方米,业务遍及全球。思谋科技在进行大量的缺陷类别梳理、缺陷数据收集、缺陷标注等工作基础上,利用SMore ViMo平台强大的视觉算法和AI算法体系能力,为这家企业设计出AI智能检测与大数据管理方案,打造出AI-ADC自动缺陷检测平台,实现了电路板产品缺陷的精准定位、多分类与像素级分割,可以瞬间“抓取”肉眼无法判定的缺陷,还可识别产品各个功能区域,并定义各区域的检验标准。

在数字技术赋能下,这家PCB龙头企业步入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轨道。思谋科技以过硬的技术赢得了该企业高度认可。“目前这个平台已覆盖我们公司封装基板检测设备超过40种,平均每天可以帮助我们现场过滤图片超过100万张,为公司减少60%的人力成本,生产效率提升30%。”该PCB企业负责人说。

“思谋科技合作过的这些企业,本身都有非常成熟的供应商体系。我们这样的创业型科技企业,若没有独具特色和优势的过硬技术,根本无法进入它们的供应链体系;有了技术优势,还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才能最终获得认可。”沈小勇说。

双轨并行——

标准化与定制化结合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是智能制造,是结合技术优势与产业思考,从更高层次为制造企业提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工业规范级的交付,帮助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沈小勇表示,各行业、各领域不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方向虽然一致,但具体需求千差万别,包括各种各样的个性化需求。为此,思谋科技以双轨并行、“两条腿走路”的运营模式,以“少量定制化产品+大量标准化产品”相结合,满足各细分领域和不同工业场景下的客户需求,推动制造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在某世界500强汽车部件厂商的生产线上,思谋科技通过定制部分轴承检测算法,研发出“智能轴承检测一体机”并成功运行,一举攻克轴承行业两大难题——生锈缺陷的精准识别,以及对脏污、压伤缺陷的精准区分,帮助厂商将质检效率提升超80%,检测准确率接近100%,超出了厂商预期效果。

“现在这个方案已经复制到我们4条生产线上,效果都很好。思谋科技的AI技术,解决了一直困扰我们的产品质量问题。现在我们进入市场的轴承产品,可以说真正实现了零缺陷。”该厂商生产部门负责人高度评价。

思谋科技以智能工业通用型平台为核心,以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高端检测设备三大“拳头产品”为支撑,逐渐形成了标准化与定制化结合的双轨并行数字化改造商业模式,并借此确立了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2021年完成B轮2亿美元融资后,思谋科技的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成为智能制造领域全球领军、业内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企业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指明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我们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以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沈小勇表示,思谋科技希望通过助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效率优化、质量优化、成本优化、供应链优化、品牌优化的商业价值和产业变革。(来源: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


【责任编辑:李文闻】

长三角织就算力“一张网”,数智加速度破局数字时代

一键下单,算力“网购”,87.3EFlops庞大算力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正像水电一样便捷可及,一场区域一体化的数字革命悄然到来。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于11月13日在南京正式上线,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该平台已监测全省在用数据中心282个,总算力规模达87.3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约70%,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主力能源”。与此同时,在11月

国家加速制造业升级:到2027年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

工信部最新部署,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建立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制造业中试平台体系化布局和高水平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高水平中试平台力量进一步壮大,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立,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布局、多层次服务的全国制造业中试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中试

788 EFLOPS 领跑全球!我国智能算力撑起 AI 创新 “加速度”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 788 百亿亿次 / 秒(EFLOPS),相当于全球 80 亿人用普通计算器连续运算 4000 年的总量。这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与 1085 万标准机架、1680 艾字节存力共同印证: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稳居全球前列,正成为人工智能创新的核心引擎。千行百业 “算力赋能” 成效凸显在内蒙古伊利智慧牧场,计算机

中国6G专利全球第一,2025年互联网蓝皮书揭示数字中国新图景

一份备受全球互联网行业关注的年度发展成绩单,在乌镇峰会上如期发布。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正式发布。这两份已连续九年面向全球发布的权威报告,全景式展现了过去一年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令人振奋:中国6G专利申请

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1月1日,由中南大学主办的2025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暨中南大学校企联理事会会议在长沙开幕。大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旨在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优势,搭建一个汇聚校友力量、链接产业需求与大学科创资源的高能级平台。

科技赋能健康 创新引领未来 浙江省盐业健康科技研究院挂牌成立

聚焦盐、泛盐产品、泛食品、大健康等领域,致力于开展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成果转化、行业研究和人才培养等业务,为浙盐集团转型发展和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提升科研创新支撑,为助力中国盐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浙盐新动能。

万亿科创债激活硬科技赛道!5月以来资金加速涌入AI、新能源领域,政策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困局

自今年5月7日债券市场“科技板”正式落地后,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发行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科创债1428只,总规模达1.58万亿元,同比激增74.94%,其中5月新政后单月发行规模最高达3513.83亿元。资金精准流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政策工具创新如风险分担机制、长期限产品设计等,

未来π对·智引无界——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万有引力π”在温州启幕

10月23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官方展示交流活动——“万有引力π”在温州瓯海奥体中心正式启幕,活动将延续至10月26日。本届活动以“未来π对·智引无界”为核心理念,打造了超2万平方米沉浸式科技展示空间,集结近百家头部科技企业、20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吸引数万名青年科学家、科技创业者及公众共同参与,掀起一场科技创新与全民科普交织的“π级盛会”。

冰城论剑数智潮!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在哈尔滨盛大启幕,1.2万名全球精英共绘智能未来

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内,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盛宴正在上演,万余名计算机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10月23日,第22届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5)在哈尔滨华旗饭店亚冬馆拉开帷幕。这场以“数智赋能·无限可能”为主题的科技盛会,吸引了全球1.2万名计算机领域顶尖学者、产业领袖、青年才俊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冰城,共同探讨数字智能技术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变革

蒙牛亮相世界乳业峰会 全面展示乳业数智化的“中国样板”

当地时间10月21日,2025世界乳业峰会于智利圣地亚哥举行。蒙牛集团作为乳业领军企业受邀参加,并在大会上分享其贯穿全产业链的数智化实践成果。其中,蒙牛宁夏“灯塔工厂”作为全球乳业首座全数智化工厂,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展现了中国乳业在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硬核实力。

广东发放“模型券”“算力券”,262亿资金撬动制造业AI革命

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的广东正式出台专项方案,通过16条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全面落地,加速“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跃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强化关键供给、促进应用推广、构建支撑体系、优化要素保障4大方面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在10月22

全球六成AI专利花落中国!数字核心科技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引擎

当人形机器人挥出精准拳击动作与观众互动,当农业大模型为千万亩耕地提供智能种植方案,当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超3.5万家智能工厂——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由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专利布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六成AI创新源自中国国家数据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以157.6万件申请量稳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

湖北打造AI产业新高地,3500亿元目标背后有何布局?

武汉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盛会,揭示湖北在AI产业赛道上的雄心与蓝图。湖北省人工智能政策宣贯暨产业供需对接培训活动10月19日在武汉成功举办。活动以“政策赋能产业,供需激活生态”为核心,汇集政府、高校、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为湖北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AI悄然重塑城市运行:从车间到街角的生活之变

走进广东佛山的海天调味品工厂,AI“豆脸识别”技术正以每秒2.5万亿颗的速度对原料进行精准检测;而在新疆的社保大厅,RPA机器人仅用3分钟就能完成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办理。这些看似不相干的场景,正勾勒出人工智能渗透城市每个角落的新图景。从产业车间到街头巷尾,AI不再只是科技论坛的热词,而是悄然改变城市运转方式的底层力量。智能制造:工厂的自我革命制造业作

构建新大陆贸易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支点与宁波跨境结算科技模式创新的场景革命

中国构建自主可控贸易新体系的战略蓝图,正从宏观布局迈向微观落地。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链闭环、货币结算网络、替代性贸易基础设施的三重布局,实现从“融入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根本性转变。中欧班列与“数字丝绸之路”作为战略双翼,已初具规模。而近期上海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落地运营,则为这一体系注入了决定性的“金融血液”,其中,宁波跨境结算科技场景的创新模式,正成为将

“终极能源”商业化不再遥远 中国“人造太阳”迈向发电倒计时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人造太阳”,正悄然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聚变能研发已进入决定性新阶段。近日,中国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装就位,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这个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将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与此同时,在四川成都,国际原子能机构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正式授牌,这

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

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全面展示了北斗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未来图景。从深空到地面,从产业链到生活圈,北斗正快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亮眼数据折射出产业的坚实跃升,创新成果展示了技术的勃勃生机,国际合作描绘着开放共享的新图景——今天的北斗,不仅是定位导航的“中国名片”,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合作的全球公共产品。NO.01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峰会期间,《

中国创新能力跃升至全球第十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脑厂”,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正在重塑全球创新格局。5年来,中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成为近十余年来进步最快的国家。这一飞跃使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能力前十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完整生态链引领智能原生新世界

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实验大步迈向行业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经测算,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超9000亿元,同比增长24%。”在日前举行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发布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数据。这项测算成果描绘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生态:截至2025年9月,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