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李小飞)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在2023年前七个月实现了稳健增长的佳绩。这一时期内,软件业务收入累计达到73429亿元,同比增长11.2%,利润总额亦随之攀升至8754亿元,同比增长12%。此外,软件出口总额达到307.7亿美元,同比增长2%,标志着我国软件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蒲松涛对此表示,当前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既得益于行业内生创新动能的持续驱动,也离不开外部数字化转型需求的强劲拉动。在新兴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政策环境的有力支持下,软件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多重增长机遇。展望下半年,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预计将进一步催生新的业务增长点,推动软件业务收入持续攀升。
值得关注的是,工业软件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正逐步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宝信软件、鼎捷软件、新致软件等多家领军企业纷纷布局大模型技术,赋能工业软件发展,为工业软件产业创新和新型工业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据统计,1-7月间,我国软件产品收入达到16524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2.5%。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更是实现了10.5%的快速增长,达到了1564亿元。
针对工业软件发展的短板问题,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强化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重点产业链的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教授王建民指出,工业软件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经营管理、服务保障及工业互联网等多个细分领域,其中研发设计类软件尤其需要耐心资本和自主创新的双重支撑。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软件则与国际水平保持并跑态势,在工业大数据、工业智能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软件业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虽然各区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西部和东北地区软件业收入增速均有所提升,主要软件大省的业务收入也持续向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凭借其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创新能力,实现了18814亿元的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3%,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作为全国软件产业的核心城市,北京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更是实现了飞速发展。据北京市经信局数据显示,信息软件业已成为支撑北京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今年前五个月,由软件产品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信息安全收入及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四大板块构成的软件业务总收入已超万亿元,稳居全国榜首。
展望未来,赛迪智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形势分析课题组发布的预测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软件产业将继续保持整体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软件业将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活力,预计全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速将保持在11%左右,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