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贤院士及其科研团队成员 罗文琛摄
——赵忠贤院士及其科研团队指引张宣科技研发高端低温材料记
中经联播讯(通讯员 王杨)走进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特种材料产线,通体通红的高端材料正在锻造生产。
“这是我们借鉴与中国科学院提供CHN01样钢的经验生产的发电机护环用钢,氮含量达到了7000ppm,产品质量稳定。”张宣科技特材公司副经理王超告诉笔者。
2021年初,河北省最大的特种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竣工投产,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带领科研团队多次调研,对未来的产品进行了定位指导,“低温材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技术储备期,对该领域进行了摸索生产。”王超说。
近年来,随着赵忠贤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四次到张宣科技指导、交流,高端低温材料的生产研发工作不断进步,由起初的中频炉冶炼,到现在的真空冶炼,生产场景的技术应用逐渐变广,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CHN01低温材料合同签订,高端产品研发迫在眉睫。项目投产初期,赵忠贤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充分考虑国家前沿领域用钢材料、发展趋势及产品性能等相关因素,为低温材料统一命名,形成系列化牌号。
首次为中国科学院提供CHN01低温材料样品时,锻棒抗冲击指标偏低,氧含量控制出现问题,这无疑是中频炉冶炼的技术瓶颈,在赵忠贤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的指导、建议下,一改常规做法,由真空冶炼替代中频炉冶炼,倒序回填氮元素,解决锻棒开裂、气体成分偏差的双重问题。目前,面对N、O等气体含量严苛的订单时,该产线勇毅接单,借鉴人民科学家的指导经验冶炼生产,N含量的控制水平可稳定控制在4000-7000ppm任意一值。
在CHN01低温材料样品顺利通过检验后,张宣科技的生产方式、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模式以及致力于在低温钢领域的种种先进做法,被李建刚院士提议为“宣钢模式”,在2024年“聚变高端金属材料研发联合实验室第一次联席会议”上,“所有低温钢的发展全部是宣钢所带动……”高度总结了张宣科技对高端低温材料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据了解,张宣科技正在与中国科学院洽谈国家级BAST项目的材料供货事宜,且该项目所需要的铠甲材料正是张宣科技发挥赵忠贤及其科研团队经验研发生产的一款应用于人工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低温材料。“人民科学家精神、经验优势指导着高端低温材料研发工作的进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国家重点前沿领域材料的研发生产,让合作模式发挥最大潜力。”王超说。
(供稿:河钢集团张宣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