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2月27日南宁讯(孙永茂 吴兵 赵明山 徐铭骏 凌灏)今年以来,广西在科技创新领域动作频频,一系列重要举措的推出,标志着广西正全力推进科创工作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西今年重点建设“1267”科创工作体系。
明确“1个目标”,即高水平建设面向东盟的科技创新合作区;“2个文件”,包括研究起草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创新型广西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以及印发广西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现代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6大抓手”,涵盖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深化科技对外交流合作;“7大领域”,则是在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动力装备、高端铝合金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绿色高效平陆运河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七大领域持续组织实施广西科技“尖锋”行动。
在“尖锋”行动的引领下,广西正着力打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截至目前,已累计组织实施重大项目213项,自治区本级财政资助经费达到15.07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超过94.74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突破了一批重大技术瓶颈,还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以柳州市的广西飓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已成功建成国内首条氮化镓激光器量产线,吸引了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备入驻,推动了公司在半导体领域的迅速扩张。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量产设备300多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深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快创新成果应用及产业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厅也加大了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自2023年以来,已累计统筹自治区新型工业领域资金1.58亿元,支持了包括玉柴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广西飓芯科技蓝光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等在内的21个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同时安排1.6亿元支持了43个制造业创新成果大规模工业化应用项目。
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广西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通过提升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以柳工挖掘机智慧工厂为例,通过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该工厂已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智能化程度领先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产品制造周期平均缩短40%。
此外,为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打通科创路上的堵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还推出了科技金融支持企业发展系列举措。通过设立创新驱动发展投资基金,充分发挥“科创贷”贴息政策作用,支持科创企业加快技术升级和科研成果转化。广西京达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在这一政策支持下,通过“银税互动”以纳税信用获得“科创贷”融资200多万元,为公司的新产品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科创工作体系的赋能下,广西新产品产量增长强劲。今年10月,广西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和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2.2%、104.2%和24.4%;部分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增势喜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43.7%,光电子器件产量同比增长60.7%,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产量同比增长819.4%。
截至目前,广西今年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930家,全年新增瞪羚企业59家,预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将超过1100家。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广西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科创工作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