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1月3日杭州讯(陈源 陈子彧 刘海源)2024年12月31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抢占产业新领域新赛道,为杭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未来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产业以其颠覆性、创新性、前瞻性的特征,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一直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前列,此次印发《行动计划》,标志着杭州市在未来产业布局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的产业,具有极高的活力与发展潜力。它不仅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还对传统产业具有巨大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杭州市通过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自身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优势,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计划》核心内容
《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浙江省委、杭州市委的部署要求,围绕“需求导向、前瞻布局、创新驱动、应用牵引”的原则,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总体目标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杭州市将建成核心技术源头供给的创新高地,培育建成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10个左右,打造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左右,攻关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高端产品100个左右。同时,做强未来产业集群的关键引擎,争创若干个国家级、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成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10个以上,发展生态主导型企业10家左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左右。此外,还将形成多领域深度融合应用的赋能格局,打造未来社会示范样本10个,打造典型应用场景100项。
重点领域
明确五大风口潜力产业和多个前沿领域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五大风口潜力产业
通用人工智能:加快夯实大模型、智能算力集群、高质量数据集等核心基础,聚焦模型应用,突破跨媒体感知、自主无人决策、群体智能构建等关键技术。杭州市依托强劲的数字经济产业优势,已汇聚全省约36%的人工智能企业,为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低空经济: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加快固定翼/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整机研发,以及主控芯片、三电系统、机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和核心系统的研发。随着低空领域的逐步开放,低空经济将成为杭州市未来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人形机器人:加快仿生感知认知、生机电融合、视觉导航、机器脑智能控制等的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重点研发消费级、工业级和服务级高性能人形机器人等产品。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智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类脑智能:加快脑感知认知、神经网络结构与功能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推进类脑芯片、类脑计算机、脑机接口等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类脑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人工智能向更高层次迈进。
合成生物:加快基因编辑、蛋白质设计、仿生及分子靶向医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和高通量多组学筛选等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合成生物技术在医疗健康、农业、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前沿领域产业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积极跟踪元宇宙、未来网络、量子科技、先进能源、前沿新材料、商业航天、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产业的发展趋势,加强研判,积极布局。这些前沿领域产业将成为杭州市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创新策源、企业培育、先导集聚、场景试点、要素保障”五大工程的主要任务。
原始创新策源工程
源头创新供给行动:组织开展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夯实创新策源基础,加强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应用场景之间的交叉融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和重大创新平台自主布局未来产业的基础研究,催生颠覆性的技术和产品。
科技创新攻关行动:聚焦“5+X”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系统凝练重大攻关任务,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未来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在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细分赛道创建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创新载体建设行动:加强指导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强化未来产业原创技术概念验证。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创建省、市级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建设中试基地。
企业孵化培育工程
领军企业引领行动:创新招引方式,吸引未来产业领域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等落户杭州。发挥鲲鹏企业、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支持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等研发新兴技术和开拓市场。
“高成长性”企业引育行动:支持新势力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主动对接未来产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需求,研发专精尖配套产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向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发放服务券,降低企业创业创新和转型提升成本。
初创小微企业孵化行动: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将未来产业作为优先孵化培育领域,提升孵育精准度。
产业先导集聚工程
产业先导区引领行动:坚持全市统筹、差异发展,鼓励区、县(市)发挥自身优势,针对重点领域谋划布局。支持以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领域为研究重点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创新策源地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产业科技园建设行动:实施空间布局优化工程,完善环大学、环重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机制,依托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湖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探索“学科+产业”创新模式。
基础设施强基行动:重点布局多元技术融合的先进算力中心,分步建设市级多云算力调度平台,形成异构融合、算网协同、绿色低碳的算力支撑体系。
场景开放试点工程
未来场景建构行动:面向未来生产生活方式,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和未来产业融合实验场,建设标杆示范场景。
创新成果推广行动:针对应用场景明确、短期有望产业化的未来产业方向,鼓励有条件的区域打造应用标杆示范,加快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示范产品和可复制推广的标杆解决方案。
要素保障工程
完善未来产业培育基金体系,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落成一批未来产业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未来产业快速发展。
杭州市作为全国知名的数字经济强市和创新型城市,在未来产业的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坚实的基础。
数字经济产业优势:杭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发达,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企业和创新平台。这些企业和平台在未来产业的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杭州市未来产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实力雄厚:杭州市拥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之江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这些机构和平台在未来产业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杭州市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产业生态完善:杭州市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涵盖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到市场应用的各个环节。这种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将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政策支持力度大: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来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这些政策措施涵盖了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的印发标志着杭州市在未来产业布局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将为杭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和创新策源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