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1月9日北京讯(罗莉莉 杨辉 李之求)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多部门紧锣密鼓地加快政策部署,深入推进数字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简称“数实融合”),发展壮大数据产业,激活数字经济发展动力。业内研究预计,随着数实融合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产业实践的深入,到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80万亿元。
多部门联合发力,数实融合加速推进
在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背景下,各部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速推进数实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2025年将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坚持“点、线、面”协同,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并面向重点行业“一业一策”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200个高标准数字园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其职责范围内,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等措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国家数据局作为新成立的部门,正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产业实践深入,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实践不断深入,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53.9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四成。业内研究预计,随着数实融合的深入发展,到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80万亿元。
这一预测的背后,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来的巨大潜力。在制造业领域,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引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建设“5G+工业互联网”智慧工厂,实现了生产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有效降低了运维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创新驱动发展,数据产业成为新增长点
在数实融合的过程中,数据产业作为新兴领域,正逐渐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据《数据产业图谱》显示,2023年我国数据产业规模已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5%。随着数据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和数据应用的不断拓展深化,数据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为了推动数据产业的发展,各部委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推动工业互联网与5G技术的深度融合。国家数据局则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着力繁荣数据产业生态。
数字经济前景广阔
展望未来,我国数字经济前景广阔。随着数实融合的深入发展和数据产业的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数字经济将催生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风险、数字鸿沟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推进数实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制度保障、强化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措施的综合施策,以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多部门联合发力推进数实融合,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产业实践的深入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持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