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2月10日南宁讯( 孙永茂 吴兵 赵明山 徐铭骏 凌灏 杨小敏)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为广西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明确提出广西在人工智能时代不能缺席、不能落后,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勇立潮头。为此,广西成立了由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广西人工智能发展工作专班,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周密部署,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锚定了方向、筑牢了根基。

2月8日,全区科技工作会议在南宁隆重召开,会上宣布了“人工智能+”应用攻关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广西将全面落实“人工智能+”行动。同时,广西还积极实施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面向东盟的广西人工智能应用战略研究》,优化顶层规划设计,结合面向东盟开放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广西特色优势行业,启动了一批人工智能行业垂直领域的应用研发项目。
那么,广西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有哪些亮点成就?如何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广西又该如何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智联东盟,力争打造人工智能新枢纽?记者深入一线走访调研,为您探寻答案。
“人工智能+”为产学研插上智慧翅膀

在广西,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的面貌。被誉为“黑灯工厂”的玉柴国六发动机五发生产车间,即使在没有人工操作的情况下也能精准高效自如地运作。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精益改善总监王玉茂介绍,这一车间由机器人和自动化机床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效率提高了90%以上。
而上汽通用五菱首创的全球汽车岛式装配“天菱模式”同样令人瞩目。该生产模式实现了全柔性智造,自动化率高达51%,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均提升了超过33%,荣获了首届汽车制造“超级工厂”评定及最佳模式创新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联袂开展的天算星座研究项目,更是为中国6G网络、卫星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天算卫星在洪涝灾害应急响应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显著缩短了从获取灾区图像到生成监测报告的时间。
创新应用场景,让生活更美好

在广西,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广西旅游发展集团下属的广旅一键游公司依托5G网络、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开发了“一键游广西”智慧文旅平台,为游客提供了个性化的旅游路线和行程规划服务。
而在农业领域,AI技术也大放异彩。农民可以通过AI技术获得农业适应性与风险分析报告,甚至直接向AI提问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广西还在探索智能化无人采矿技术,有望将矿工从艰苦危险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在医疗、交通、搜救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手术机器人达芬奇能够出色地完成微创手术,宫颈癌人工智能早筛查机器人守护着女性健康,爬索机器人精准检测大桥钢索的锈蚀断裂情况,水下机器人在搜救、海洋养殖、巡检等领域挑大梁,特种机器人投身消防应急救援,服务机器人在宾馆、酒店、银行等场所提供贴心服务……八桂大地,“人工智能+”正赋能各行业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补齐短板,构筑协同发展新生态
为了营造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广西在产业、人才、资金等要素上不断发力。自治区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将积极落实“人工智能+”行动,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建设自治区实验室,并稳定支持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广西科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廷磊指出,广西应着力打造高效能的算力网络体系,融入国家“算力高铁”大通道建设蓝图之中,构建起一张广泛覆盖、高效协同的数据流通网络。
广西科学院信息所所长王晓琳认为,广西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布局应聚焦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紧扣广西本土特色,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技术,承接产业转移。同时,广西还应建立健全“企业出题、科技答题”机制,着重发力智慧农业、智慧海洋、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关键领域。
在产教融合方面,广西目前有50多所院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南宁师范大学计信学院副教授、广西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廖剑平介绍,下一步广西将在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力量、加大校企合作、组织人工智能竞赛和科普活动等方面发力,逐渐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融合共生的新生态。
智联东盟,打造人工智能新枢纽
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广西在东盟合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科学院院长元昌安在自治区两会上递交的提案中建议,广西应聚焦南向、智联东盟,力争把广西打造成为人工智能新枢纽。

为此,广西凭借大数据中心汇聚的数据动能,精准对接东盟各国需求,在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文化交流等多元领域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同时还将加速在智慧物流产业的人工智能布局,结合类脑智能对复杂环境的快速决策能力,实时调整物流方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为打好东盟牌,广西产研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推出了一系列组合拳。连续举办中国(广西)—东盟人工智能大会等系列人工智能交流活动,组建中国(广西)—东盟大模型应用重点实验室,大力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此外,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还与泰国、老挝等东盟国家的高校和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推动中国—东盟新兴产业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