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2月10日北京讯(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为加快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了《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以下简称《规范条件》)。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规范条件》是在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形成的,旨在立足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细化符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指标,建立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对钢铁企业实施“规范企业”和“引领型规范企业”两级评价,促进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加快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规范条件》明确,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依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港澳台地区除外)设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钢铁企业,包括长流程企业和短流程企业。长流程企业是指具备炼铁(高炉、非高炉、回转窑—矿热炉等)、炼钢(转炉、氩氧脱碳炉)、轧钢等生产工序的钢铁企业;短流程企业是指具备炼钢、轧钢等生产工序,以废钢、直接还原铁、镍铁等为主要原料,以电炉(不锈钢以电炉+氩氧脱碳炉)作为冶炼装备的钢铁企业。
在评价体系方面,《规范条件》引入了“规范企业”和“引领型规范企业”两级评价指标。其中,“规范企业”需满足基础指标,包括基本要求、工艺装备、环境保护、资源消耗、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6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引领型规范企业”则需在满足基础指标的基础上,再满足引领指标,包括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安全化、特色化等6项一级指标、32项二级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条件》在环保与能效要求方面进行了升级,明确要求企业于2026年前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2025年底前主要生产工序能效指标需达到基准水平,并鼓励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实现能效“标杆水平”。此外,《规范条件》还新增了鼓励关停烧结机、焦炉等高碳设备,推广电炉炼钢,开展碳足迹(CFP)、全生命周期评价(LCA)等低碳管理的内容。
在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方面,《规范条件》明确提出,企业需落实《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创建智能工厂,并参与制定行业数字化转型标准。这将有助于推动钢铁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此外,《规范条件》还将“高效化”列为引领指标,明确提出通过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支持跨区域、跨所有制整合,这将有助于解决当前钢铁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集中度低等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强化工作协同,充分发挥《规范条件》的引导作用,组织开展规范企业申报评价工作,定期公告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促进要素资源流动,形成政府有效引导、企业主动对标升级的行业管理体系。
业内专家指出,《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的印发,标志着我国钢铁行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钢铁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