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2月17日北京讯(陈新航 严晓娟 孔义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到2027年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将形成显著的国际竞争优势,优势企业梯队将进一步壮大。新型储能制造业的规模和下游需求将基本匹配,培育出3—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主体集中、区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将显著增强,标准体系和市场机制更加健全。
为实现这一目标,《行动方案》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
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的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加快锂电池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同时,推动超级电容器、铅碳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以及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
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鼓励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构建龙头带动、重点攻坚、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加快培育一批牵引能力强、辐射带动广、集群效应大的生态主导型企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和高新技术企业。
《行动方案》强调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性。推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型储能制造业广泛应用,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提升新型储能产品生产制造以及系统集成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同时,鼓励生产企业做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产品绿色设计,提升产品易回收、易利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近年来迎来了高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首次超过抽水蓄能,达到78.3吉瓦/184.2吉瓦时,同比增长126.5%/147.5%。2025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预计在40.8吉瓦—51.9吉瓦之间,累计装机有望突破一亿千瓦。这一快速增长态势为新型储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政策是驱动新型储能产业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已累计发布2470余项与储能直接和间接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
《行动方案》的发布,不仅为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物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