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李乐成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宣布四大举措,外资研发中心迎政策红利
中经联播3月23日北京讯 (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 )今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李乐成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宣布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核心,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并首次透露将在人形机器人、原子级制造等前沿领域谋划国家科技重大项目。这一战略布局标志着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迈入以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升级的新阶段。

四大举措重构创新生态
李乐成指出,工信部将围绕“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目标,实施四大关键改革:
布局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瞄准人形机器人、原子级制造等新兴领域,设立国家级研发计划,优化创新平台网络,推进国家高新区提质增效,并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联合技术攻关。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梯度培育60.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9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及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独角兽、瞪羚企业在新兴赛道加速突破,同时为外资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支持。
突破成果转化瓶颈: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国家级技术交易与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推动外资企业参与成果转化对接,加速先进技术落地应用。
构建全球协同创新生态:扩大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打造开放多元的“小生态”集群,推动形成全球融合发展格局。
外资深度融入中国创新体系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31个大类、548个小类均有外资参与,超2400家外资企业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60%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吸纳外资代表。2024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达2200亿元,医疗设备、计算机等领域外资增速超20%。李乐成强调,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与完备产业链为全球合作提供空间,人工智能等创新成果正加速“出海”,赋能世界经济。
新赛道催生万亿需求
论坛披露,中国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拉动万亿元投资;工业、建筑等领域设备更新年规模或超5万亿元;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将释放万亿消费潜力。李乐成表示,人形机器人、原子级制造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有望重塑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并为外资企业创造“技术+市场”双重红利。
本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以“全面释放发展动能,共促全球经济稳定增长”为主题,吸引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企业等百余位外方代表参会,聚焦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议题。李乐成发言被视为中国向全球释放深化开放、共享创新机遇的强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