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4月22日常州讯(蒋伟民 刘明瑄)常州市全域推广的“企业创新积分制”正释放出强劲的科创磁吸效应。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17家银行已向2057家科技型企业发放“创新积分贷”403亿元,通过量化评价构建科技金融新生态,为长三角科创带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创新“积分卷”变金融“金钥匙”

常州市科技局构建的6类84项积分指标体系,如同企业创新能力的“三维CT扫描仪”。该体系涵盖研发强度、人才结构、专利质量等核心维度,采用动态权重调整机制——对突破“卡脖子”技术、承担省级以上项目的企业,相关指标权重自动上浮15%-20%。江南银行依托此体系推出“龙城科易贷”,通过“科易融”产品实现2天授信,已为某机电企业发放100万元纯信用贷款。
“创新积分让‘好苗子’敢贷、愿贷。”人民银行常州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业务创新“1+3+4”风控模型,融合1个积分核心指标、3类信用增强方式、4类企业成长阶段画像,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3%以下。
政策“组合拳”打造资源“聚宝盆”

常州市将创新积分打造为政策资源的“路由器”。高积分企业不仅可享受“苏科贷”“锡科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优先权,更能直通政府创新项目“绿色通道”。常州高新区对积分前100名企业开放“创新积分服务联盟”,提供政策辅导、资源对接等8大类服务;对积分超50分企业,其负责人可优先入住人才公寓,子女入学享受“特新计划”专项名额。
数据印证实效:2022年高新区积分百强企业研发投入达49.2亿元,同比增幅28%,带动全区高企数突破12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亿元。
全域“一盘棋”构建创新“生态圈”

市科技局正在打造“数据+政策+服务”的闭环生态。依托市大数据中心构建的企业数字档案库,已汇集工信、税务等18个部门数据,实现积分评价从“平面画像”到“立体建模”的跃升。下一步将推出“创新积分保险池”,政府、银行、担保机构按4:3:3共担风险,预计可撬动社会资本超200亿元。
“这不是‘撒胡椒面’式的支持,而是‘精准滴灌’式的培育。”常州市科技局局长表示,通过积分制已发掘出32家潜在独角兽企业,其中8家进入上市辅导期,形成“初创-瞪羚-独角兽”的科创雨林梯队。
企业“获得感”激活创新“强引擎”

“120分的创新积分,让我们拿到500万元‘科易贷’,利率比市场低1.8个百分点!”常州某电子公司负责人展示着积分报告,上面清晰列着290.3分的构成:研发人员占比35%得满分,发明专利转化收益贡献度达42%。在武进区,86家积分超80分的企业已组建“创新联合体”,共享中试基地、检测设备,整体研发成本降低12%。
“常州创新积分制实现了三个转变:从‘主观评价’到‘客观量化’,从‘政策找人’到‘人找政策’,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江苏省科技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认为,这种机制创新正在重塑区域科创版图。
随着常州市企业创新积分管理系统2.0版上线,这场以量化评价为支点、金融活水为引力的科创变革,正在书写“产才城”深度融合的新答卷。未来三年,常州计划通过积分制培育100家“硬科技”冠军企业,让创新积分真正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