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6月17日北京讯(陈新航 冯骅 吕薇)6月16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明确对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实施“30日快速审批通道”。这一政策被视为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的重大突破,将显著缩短新药研发周期,加速全球同步研发进程,推动中国从“仿制药大国”向“全球原创药策源地”转型。
政策核心:30日审评“加速跑”,三类品种优先通关
根据《征求意见稿》,以下三类创新药可纳入快速通道:
国家战略品种:获国家全链条支持政策体系扶持的、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重点创新药;
儿童药与罕见病药:入选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儿童药星光计划”“罕见病关爱计划”的品种;
全球同步研发品种:包括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MRCT)的Ⅰ期、Ⅱ期及Ⅲ期试验,以及中国研究者牵头的MRCT项目。
申请条件要求企业提前与临床试验机构合作完成伦理审查、项目立项,并具备风险评估能力,承诺获批后12周内启动首例受试者入组。若因技术原因无法在30日内完成审评,将自动转入60日默示许可流程。
行业反响:研发周期或缩短半年,企业全球布局加速
政策发布后,多家药企及专家表示,此举将重塑创新药研发格局:
诺诚健华企业传播执行总监陆春华指出,30日审评将大幅缩短临床试验启动时间,以肿瘤药Ⅲ期MRCT为例,审批节省的55天可使药品上市时间提前半年以上;
康方生物公共关系高级总监杨俊坚强调,政策将倒逼企业提升临床运营能力,头部CRO(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及SMO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分析,全球同步研发纳入优先通道,将吸引跨国药企将中国纳入早期研发计划,加速中国患者用上全球新药。
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已批准53款新药上市(含30款国产创新药),覆盖肿瘤、代谢疾病等领域。5月29日,国家药监局单日集中批准11款创新药,其中多款为1类新药。
数据支撑:审批时效提升,创新药全球竞争力凸显
审批时效对比:2023年创新药临床试验平均审批耗时约85天,而30日通道将效率提升近3倍;
研发管线增长:2024年中药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占比达81%,获批数量从2020年的4款跃升至46款;
国际学术影响力: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中国73项原创研究入选口头发言(含11项最新突破摘要),较2015年的1项实现跨越式增长。
专家解读:政策亮点与挑战并存
金春林总结政策四大亮点:
精准支持:明确儿童药、罕见病药优先,填补未满足临床需求;
动态风控:要求企业提前评估机构合规性,防止审批后执行延迟;
弹性机制:超时自动转入60日默许期,兼顾效率与安全;
前沿领域覆盖:未排除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疗法,预留政策空间。
但他也提醒,“12周启动”承诺对企业临床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建立强大的药物警戒和风险控制体系。
未来展望:中国创新药从“跟跑”到“领跑”
随着审批政策持续优化,中国创新药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中邮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初至5月底,53款获批新药中,30款为国产创新药,涵盖肿瘤、代谢疾病等领域。此外,国产光子计数CT等高端医疗器械的突破,预示着中国医药创新正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崛起”迈进。
“未来,中国创新药将成为解决重大疾病需求的‘中国方案’,在全球医疗创新格局中扮演更关键角色。”金春林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