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7月3日北京讯(宣一飞 钱伟民 李小刚)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北京市正式发布“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涵盖政务、医疗、交通、文化等十大领域,以AI驱动文化遗产重生、自动驾驶覆盖15城、钢铁制造效率提升21.2%等突破性成果,展现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城市治理与产业升级的创新实践,为全球数字友好城市建设提供“北京方案”。
政务协同:智能平台覆盖50万政务人员
由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与京东科技联合打造的“京办”智能政务协同办公平台,贯通市、区、街、居四级政务体系,覆盖全市16区及114家市级单位,支撑50余万名政务人员在线高效协作。该平台已实现跨层级文件秒达、应急指挥实时联动等功能,显著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医疗普惠:AI医生服务1.5亿人次
北京预约挂号统一平台接入300余家医疗机构,累计服务1.5亿人次。其中,百川“AI全科医生”通过百万级医学知识图谱,具备三甲医院诊疗能力;“AI儿科医生”落地北京儿童医院,实现多学科会诊辅助决策,数字技术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化。
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覆盖600平方公里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工作办公室与车网科技共建的“车路云网图”一体化平台,在亦庄建成全国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覆盖600平方公里。百度自动驾驶服务已拓展至全球15座城市,安全行驶超1.7亿公里,服务超1100万次,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从测试向商用跨越。
文化保护:数字中轴线访问量破900万
腾讯以高清扫描建模技术还原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完成30万株植被、220万栋建筑的数字化建档。“云上中轴”小程序访问量突破900万次,构建的数字资源库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注入新活力,实现历史与科技的跨时空对话。
内容生产:AI平台生成1.68亿条视频
快手开发的可灵AI创意生产力平台,累计生成1.68亿条视频、3.44亿张图片,服务超2200万用户。其2.1系列模型实现动态模拟、物理仿真等技术突破,助推视听内容创作工业化生产,降低创作门槛。
超高清视听:8K技术解锁沉浸式体验
京东方中联超清打造的“ULive超现场”平台,通过8K级第二现场技术,实现音乐会、话剧等演艺活动的超沉浸直播,让观众在千里之外感受“现场级”视听盛宴,数字技术重构艺术传播范式。
金融科技:AI重构银行服务流程
北京银行深度探索AIB(AI Banking)平台,以AI赋能资金交易、财富管理等核心业务。智能投顾系统实现毫秒级市场分析,客户画像精准度提升40%,推动金融服务向个性化、智能化转型。
智能制造:AI视觉提升钢铁质量
首钢构建基于AI机器视觉的智能视觉体系,实现钢铁制造从人工“经验驱动”到智能“模型驱动”的全流程智慧化升级。生产线运转效率提升21.2%,产品缺陷减少35%,高端钢材销量同比增长25%。
农业数智化:精准种植实现无人化管理
“数字菜田”构建农业数据“全息感知”网络,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气候等数据,结合AI算法实现精准灌溉、病虫害预警,试点区域人力成本降低30%,产量提升18%。
生态治理:智慧感知守护“北京蓝”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布设超20万智慧感知点,创新20余种算法,闭环管理1.6万条环境问题线索。该体系助力北京PM2.5年均浓度降至29微克/立方米,实现“0.1微克蓝”精准治理。
全球推广:北京方案输出海外
大会期间,十大标杆应用以“场景复刻”模式落地展区,通过互动装置展现数字技术的可复制性。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刘维亮表示,北京将持续开放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友好城市”理念与技术向全球输出,构建开放包容的数字生态。
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核心成果,此次发布的十大应用凸显北京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9%,核心产业营收超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成立,北京正加速从“数字标杆”向“数字枢纽”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