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7月6日北京讯(张力 陈一夫 崔威汉 )从暗能量危机到器官生物制造,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和十大产业技术问题,勾勒出中国科技攻坚的战略蓝图。
7月6日上午,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科协重磅发布2025年度30项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标注战略坐标。

此次发布内容涵盖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十大工程技术难题和十大产业技术问题三大类别,涉及数理化基础科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信息科技、生命健康等十大领域23个细分方向。
三大领域“卡脖子”清单
前沿科学问题瞄准基础研究“无人区”。暗能量与哈勃常数危机被列为重大挑战,该问题的突破或将重塑人类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的认知,并推动大规模巡天望远镜技术发展。
台风路径异常与强度突变研究直指防灾减灾痛点。突破这一难题,将提高全球沿海地区应对台风灾害的能力,强化我国远洋航运贸易及海洋国防安全。
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基于密码学视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论和防护体系”赫然在列。中国密码学会理事长王小云院士指出,密码分析技术可评估AI安全,防护体系则可构建AI安全“防火墙”。
工程技术难题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深海规模化采矿装备与环境扰动抑制技术,瞄准深海资源开发的装备短板;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则直击碳中和目标的技术瓶颈。
“生物制造复杂器官”被列为重大工程技术难题。该技术一旦突破,将重塑器官移植医疗格局,为千万患者带来新生希望。
产业技术问题剑指产业升级痛点。“芯片间高速光互连(光-I/O)技术产业落地”挑战芯片通信技术瓶颈;“突破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高端装备进口瓶颈”则关乎水资源安全保障。
在农业科技领域,“基于合成生物学与AI驱动的智能响应病虫害生物疫苗”被列为产业突破重点,展现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新路径。
战略科学家把脉未来
本次征集活动由80家全国学会共同组织,经历两轮严格筛选。第一阶段56位战略科学家推荐90个问题难题,覆盖十大科技领域。
第二阶段由23位战略科学家组成终选学术委员会,从前沿性、引领性、创新性、战略性四个维度进行评议,最终精选30项问题难题。
中国科协自2018年启动该征集活动,旨在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推动我国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
“过去航空器的能量形式分立,电气、液压等系统效率受限。”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焦宗夏院士解释入选的“先进航空机载系统能量综合与智能管理”难题时表示,综合化管理对飞行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
从“0到1”的突围之路
这些问题难题的突破,将带来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共振。暗能量研究不仅推动基础科学进步,还将带动遥感测绘、精密光学制造等产业发展;
台风机理研究突破,将提升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活动的预测能力,支撑国家防灾减灾重大需求;
“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外调水-海水协同利用与治理技术”的攻关,则直面中国水资源短缺困境,为区域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这些入选的“问题难题”不仅是科研攻关的方向标,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如“实现能源电力‘安全-低碳-经济’综合平衡的路径”研究,将为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卫星遥感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与产业化应用”则瞄准千亿级地理信息市场。
23位战略科学家组成的终选学术委员会,从最初90个候选问题中层层筛选,最终凝练成指引中国科技未来的“三十道考题”。
八年来,这些问题难题的征集发布,已从学术界的“风向标”升级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图谱”。它们不仅划定科研攻坚的坐标,更在全球科技竞争中为中国标注出独特的创新路径。
当这些“问题难题”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论文纸变成专利书,它们书写的将是中国科技自主自强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