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十年寒窗,一朝“放养”?这个暑假如何安顿自己

今天,2021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诸如“高考结束当天最想做的事”“高考完是打工还是旅游”等,瞬间成了社交网络的热搜话题。

寒窗苦读,考试结束。不管答卷是否称心如意,考场结束铃拉响之时,学子和家长就走入了新的生活状态。或许有悲有喜,或许五味杂陈,或许略有遗憾……

我们采访了多位以往的高考生,为您献上这份高考结束休整参考指南。

睡觉★★★★★

大考后睡觉最踏实

“不要想考试,不要想考试,好好休息几天。”回想起高考结束后自己的状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一学生佳佳,对今年考试的学弟学妹建议。

去年高考结束后,佳佳有好几天都还陷在考试的场景中。“这道题是不是换个回答方式会更好?英语考试我能得几分?那道题有没有回答到给分点上……”佳佳说,这样略带焦虑的情绪影响了自己好久。后来回过头看,这些纠结、焦虑都是没必要的。在她看来,高考结束后,首先需要的就是给自己的身心放个假。

“最重要的就是让精神松弛下来,不要太紧张成绩,也不要太兴奋,把心态调整好。”北京建筑大学大一学生小易的考后放松秘诀更简单——睡觉。而且,她与父母提前打好了招呼,要“一睡不起”的那种睡觉,绝不主动起床的那种。

小易说,去年,父母原本计划和她外出庆祝一下,然而她拒绝了,“我就是想自由自在地歇几天”。对于小易的要求,父母很理解。回到家后,她径直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开始“躺平”。不过,第二天昏昏沉沉之中,她还会想到自己哪道题没做好,甚至还会做所有题目都不会的噩梦……后来慢慢地,随着身心放松,她才睡得踏实了些。

睡一觉并不仅仅是睡,主要还是要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就这样睡了三天多,然后才觉得自己‘活’过来了。爸妈给我在书桌上摆好了好几种饼干、点心、饮料,还有洗好的水果,但是没有干涉我。我挺感谢他们的,感谢他们宽容孩子暂时躺平”。

小易希望这届考生的家长能够放宽心,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成绩或者考后的反应,“家长有时候觉得自己小心翼翼的,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自由安排才是最好的。”

聚会★★★★

出分前聚会最轻松

聚餐、K歌、上网、刷夜……每年高考结束后,有不少学生都会瞬间进入“放养”模式。然而,多位学长学姐也提醒大家,放松要有度,不必非得喝个大醉,或者熬出“熊猫眼”等。

“听说去年有同学考试结束当晚就去刷夜了,还有的同学喝吐了。看新闻,不是还有一些考生扔书本吗?”大一学生穆迪说,包括他在内,有很多学生都是为了高考而默默奋斗了十多年。高考考试结束后,很快就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大家的情绪突然间集中释放,不太恰当地说,感觉有点像‘报复性放纵’。”

“下了考场,身边就有同学张罗聚会。我也去过聚会,不过大家都挺乖,挺克制的。”佳佳表示,自己那段时间除了参加同学聚会,剩下的时间就是做一些自己喜欢却在高中阶段不能“过瘾”的事。“比如看看小说、刷刷短视频等,在高考之前几乎不能做的事,都在那段时间弥补回来了。”

而在身体状态恢复了之后,小易也开启了“聚会”模式。在出成绩之前的将近一周时间里,小易几乎天天都和同学忙着聚餐。小易特别推荐学弟学妹们也能珍惜这个小的空窗期,在各奔东西之前多聚几次。“成绩没出来,大家的差距就没拉开,一起聚会时不用考虑是否有心情落差,大家都轻松。”

“什么事都有一个度。高考过后的放松也是,千万不要过度。有时候,反而容易让身体不舒服。”大一学生穆迪认为,高考后的放松有很多途径和方法,不必非要去吃吃喝喝,甚至把自己搞得酩酊大醉、作息黑白颠倒。“本来就是奔着放松的目的去的,没必要搞得身体很累。”

学车★★★☆

工作日学车人最少

厦门大学大一学生小熙回忆,去年高考结束后有的同学忙着出门游玩,有的酝酿打工兼职,她却陪姥姥住了一个星期,“之前有半年多没去过,姥姥很惦记我。”

那几天,小熙每天都会陪姥姥和姥爷一起去附近公园散步、到市场购物、一起准备美食,晚上还和他们一起看电视剧……小熙觉得这样做非常值得,“从上中学之后,第一次有这样长的一个时间段陪他们,会想起小时候的一些画面。”

从姥姥家回来,小熙开始学车,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科目一和科目二的考试。今年年初的寒假,小熙完成了考试,最终拿到了驾照。“现在是汽车社会了,有这个技能很重要啊。而且考驾照的过程比较长,将来可能抽不出这么长的时间来。”小熙还介绍说,驾校每到周末都很难约车,而考试完的学生时间充裕,正好可以把练车时间约到工作日的下午,这样来回的路上也不堵车,能节省不少时间。

小熙觉得考生在高考之后,除了稍微放松之外,也可以制定一些小计划——比如,好好想一下大学专业的事。尽量多和高中老师联系,听听他们对自己所能报考学校的分析,也请老师帮忙介绍靠谱点的志愿报考讲座,多多咨询专家,从中挑出最优选择。“老师的意见会中肯一些。自己也要多研究,心里有数了,去听讲座的时候也能避免被忽悠。这个功课还是得自己提前做。”

小熙还建议应届考生认真规划未来四年的奋斗目标,“之前都是把高考当成奋斗方向。上了大学之后,需要考虑自己到底要干什么。大多数人肯定还得考研究生,还是得继续努力啊。”佳佳和小熙的看法一样,“以前老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下来了,其实不是。我发现大学期间也要好好对待。”

提醒

骗子加倍忙 千万别上当

每年此时,就在考生和家长稍稍放松的点儿上,各路骗子就开始“加班加点”了。尤其是,涉高考招生录取类的骗局比较高发。而这,考生和家长也需要小心提防。

“去年高考结束后,老师就在微信群里反复告诉大家,要注意防骗。”佳佳表示,当时老师提醒大家,从考试结束到拿到录取通知书这段时间,要注意涉及填志愿、录取等的不明电话或信息。“老师提醒要走正规的渠道,不要相信网络未知的信息,所以大家都很注意。”

前两天,教育部也发出了类似预警。教育部日前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诈骗案例和虚假信息,提醒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其中,有一起典型案例为:2020年5月30日,受害人陈某某在某网站认识了一名叫陆某超的男子,该男子称能帮助受害人的孩子录取到更好的学校。通过网上多次联系,陈某某相信了陆某超的谎言。之后,陈某某陆续向陆某超支付7.8万元,结果不但没有录取,反而人财两空。10月8日,民警将嫌疑人陆某超抓获。

记者检索发现,近几年侵害高考考生权益的诈骗活动,在考生查分阶段和录取阶段居多。诸如“内部大数据”指导志愿填报、提前查询考分、走“内部指标”录取、分数不够花钱可“补录”、帮考生申请助学金和补贴、“高仿”录取通知书等情形,均涉嫌诈骗。

教育部提醒考生和家长,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信息,以致上当受骗。(记者 李松林 周明杰)


【责任编辑:欧阳雪】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