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降薪、裁员、转型……校外培训正在凉凉

降薪、裁员、转型……K12(基础教育)校外培训行业正在迎来时代的剧变,离开或坚持,是一道成年人的选择题。

资料图 王妮娜 摄

降薪、裁员

行业风暴来临之前,一切都有端倪,但很多人,包括资本和行业企业老板们,又心存侥幸。

就在半年前,好未来、高途(跟谁学)、猿辅导、作业帮等,还依然在为争夺K12在线教育领域老大地位打得火热,狼烟四起。

这一切,在7月24日开始剧变。

“前一天还在正常上班,风平浪静,第二天就被迫辞职。”刚刚被公司变相裁员的包子(化名)说。

“8月1日,我们突然被总监叫去开会,讲了新政策,告诉我们要降底薪,没达到任务指标的还要额外扣底薪。” “因为没法接受降薪,我们都主动辞职了,因此也没有赔偿。”

类似遭遇的还有在另一企业任职的小雪(化名),“要么转岗,要么辞职。可新岗位考核基本难以完成,有些人不愿意转岗就自己离职了。”

“昨天还保证赔偿方案有N+1,今天就改口什么都没有了,相当于裸辞。”截至发稿时,某企业的部分员工仍没与公司达成妥善方案。

“我对公司特别有感情,看着一个个伙伴委屈、流泪,不甘地走了,心里非常难受。” 小雪说。

“核心岗位N+1应该有的,销售、辅导老师那些数量比较多的,估计比较难,赔不起,而且很多都是外包人员。”一位行业内高管直白地说。

致歉、辟谣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7月24日“双减”政策发布,重拳整饬乱象从生的校外培训行业。

“核心动机是活下去。”高途集团创始人陈向东在7月30日深夜的全员信上如此解释“裁员”。有消息称,高途集团定下了裁员指标,涉及范围达到上万人。

陈向东在全员信中向被裁员工接连致歉了5次: “非常非常抱歉,我们不得不做出如此艰难的决策……非常非常难过,我们的不少小伙伴将不得不离开……”

处于风暴的旋涡中,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哭了”的传言,更是让不少人唏嘘。俞敏洪是否哭了尚无法证实,不过俞敏洪怒了是真。

俞敏洪朋友圈发文。

俞敏洪朋友圈发文。

日前,新东方被传言将在邮轮中举办优能中学暑期集训营,随后俞敏洪怒发朋友圈“你对新东方到底有多恨,才能在这种艰难时刻还要落井下石?”

怒发朋友圈的还有掌门教育创始人张翼,面对倒闭的传闻,张翼亦劝告造谣之人“别落井下石”。

张翼朋友圈发文。

张翼朋友圈发文。

观望、困惑

有人逃离校外培训行业,也有人选择留下观望。

尽管遭到公司降薪的变相“劝退”,但包子(化名)还是选择了留在校外培训行业,去了另一家企业。“需求摆在这里,行业不会一蹶不振。”

在汹涌的裁员离职潮中,嘉嘉(化名)成为了某校外培训企业的新人。

“其实没想那么多,正好有这么个机会,各方面都还合适,就来了。”在谈及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进入K12行业时,嘉嘉这样回答。

“总有一天自己也会有孩子,面临教育的问题,不如先进入这个行业了解一下。”嘉嘉的态度还很乐观。

正在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们。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 左雨晴 摄

正在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们。中新网 左雨晴 摄

而在远离大城市的小城,似乎还未感受到风暴的来临。

“大城市那边管得很严吗?会不会有人被抓起来?” 在北方一个小城经营一家小型英语培训机构的齐娟(化名)困惑地问。

新东方、好未来等大型校外培训机构没有下沉到齐娟所在的小城,这里开班补课的都是小型机构。在她看来,政策的风暴尚未波及到这座四五线的小城市,大型校外培训机构中出现的恐慌离他们十分遥远。

心存侥幸

齐娟告诉中新网,在当地,除了一些培训班转移到线上外,还有部分仍在“顶风作案”。

“有资质的机构还会谨慎一些,没有营业执照的补起课来反而肆无忌惮。” 齐娟说,“很多没证的人觉得能补到什么时候就算什么时候,大不了不干走人。”

如齐娟,一些仍继续在K12行业的人,认为市场有“刚需”。不过,他们或许低估了政策的决心。重拳之下,资本退潮,K12时代已在落幕。

高瓴早已清仓好未来和一起教育,老虎环球基金清仓高途……

7月27日,还有北京校外培训机构表示在正常招收暑期班,并支持秋季班和寒假班预约。但近日,新东方、好未来等已纷纷关停线上线下的小初课程预约。新东方客服表示,除暑期班外,秋季班也没有排课的打算。

新东方官网,搜索“小学数学”,显示已无相关课程。

新东方官网,搜索“小学数学”,显示已无相关课程。

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表示,学科类培训机构严格执行中央和市委要求,暑期不再开课。贯彻政策,多地亦纷纷表态、发文,甚至开始采取强力措施重拳规范校外培训。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说:“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做教育是最让人有幸福感的投资。”

但事实是,义务教育应是公益的、公平的、均等化的。教育不是商业,教育仍是教育。 (左雨晴)


【责任编辑:欧阳雪】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