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姑娘进山不后悔 春色醉美借母溪

中经联播讯 (国亮)借母溪,湖南省沅陵县一个古老的村落。当乡村振兴的春风吹到这里,“典妻制”的贫穷和愚昧焕发为吸引游客的唯一历史遗存。“姑娘,进山了不后悔吧”的疑问句改变为“姑娘进山不后悔”的肯定句。

4.jpg 

清明前夕的一个周末,笔者有幸搭乘沅陵大曲副总经理李华的“宝马”,从沅陵县城出发前往借母溪采风。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一路北上,车窗外沅江两岸植被茂盛,春风春雨为青翠的林木披上一身绿油油的新装。

作为湘西门户的沅陵地处沅水中游,武陵山南麓与雪峰山东北尾端交汇处。沅陵县是个湘鄂渝黔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主要以苗、土家、白族为主的24个少数民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有38.5万。

而如今的借母溪村风光旖旎,自然保护区更是美景如画。

都说沅陵山好、水好、空气好。才能孕育出“寄黔思”一两黄金一两茶这样的顶级绿茶茗品,更有酿造出酱香型品质和口感赛茅台的沅陵大曲。

经过近60公里的奔驰,赶到借母溪村时,天已渐渐飘起了细雨,群山云雾迷漫,烟雨笼罩村庄,氤氲中土家山寨,吊脚木楼,小桥流水若隐若现,宛如一位含情默默羞涩多情的湘姑,正等待远方意中人的到来,让传奇中的湘西村落更增添几许神秘的色彩。

1.jpg 

谁能想到,如此美仑美焕的地方,却曾是“典妻制”苦难悲歌的所在。

2.jpg 

借母溪,顾名思义就是曾经借母生子的地方。在农耕时代,为了繁衍后代,某些落后偏远的山区存在着一种“典妻制”。就是将山外的女子带到寨子,完成生育子女的任务后再将其送回,孩子则留下,从此永不相见。这种“典妻制”唯一的历史遗存就在借母溪。它具有独特的异质文化内涵——狃花文化。当地人把典妻这种形式称为“狃花”,把介绍人称为“狃花客”,典进山的女人称为“狃花女人”,男主人则称为“狃花儿”。

3.jpg 

雨中慢步并细细品味借母溪村寨,笔者用手机拍摄记录历史残存的痕迹。当地依旧尚存不少与之相关的地名,如“狃花桥”、“娘娘岗”、“狃花神树”、“迷魂溪”等。

贫穷摧生了多少人间悲剧。在“狃花桥”旁,想当年曾演绎过多少悲凄、无奈的悲情故事。留下多少女人的血泪、悔恨和无奈。

7.jpg

“姑娘,进山不后悔吧?后悔还可以回去,过了此桥,就不能反悔了!”当年的狃子客这样问狃花女人。

 当狃子客将山外的女子带到此处时,会稍作停留,再一次交代此行的目的和禁忌,踏上此桥就意味着女子同意为介绍的人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她也将变成真正的狃花女。所以此桥是狃花文化中重要的历史遗址和组成部分,因为进山生子还是很隐秘的事情。所以狃子客会将一块黑色的头帕蒙在女子的头上,并将一朵寓意多子多福的花朵插在女子衣襟上。真是:踏上狃花桥,走来小娘娇,低首盖头慢移脚,任由泪水花里浇。

新中国成立后,安定的社会生活使“典妻制”失去的延续的土壤。但与山外比,百姓的生活仍然数十年俳徊在贫穷落后的泥坑无法自拔,是湖南省20个贫困县之一。

5.jpg 

是党的“脱贫致富”的春风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一扫借母溪历史的阴霾。

2010年,央企中远海运集团这艘巨舰“驶”进武陵深处的大山里,定点帮扶沅陵县,按照“扶持一个村、带动一个乡、扩展一个县”思路投身沅陵脱贫致富,在该县消灭贫困的战斗史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近年来,沅陵实施“乡村旅游+农家乐协会”推进旅游扶贫,借母溪深入挖掘本土借母文化,打造《狃子花开》实景剧,带动乡村旅游,扩大游客增量,实现旅游扶贫增收。“典妻制”的贫穷和愚昧焕发为吸引游客的唯一历史遗存。“姑娘,进山了不后悔吧”的疑问句改变为“姑娘进山不后悔”的肯定句。

据介绍,《狃子花开》实景剧到目前为止已公演了190余场,收入120多万元,解决当地群众就业岗位73个,贫困人口46人,村民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登台当演员,月工资1200元以上。通过实景剧带动,借母溪村级集体经济达105万元,2020年全村实现整体脱贫,日子过的如墙上挂的辣椒,红红火火。

6.jpg

如今,随着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开发,景区被誉为“湖南九寨沟”,是中国罕见的沟谷原始次森林,为中国华东、华南、华西南地区动植物荟萃之地,也是湖南“天然标本”最集中、最齐全的“动植物园”。

幽深的壑谷,浩淼的森林,珍稀的物种,潺潺的溪水,怒放的花朵,借母溪独特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景区还可进行徒步、溯溪、探洞、攀岩、速降、漂流等多种户外活动,是难得的旅游打卡胜地。这一份宁静、惬意让人心旷神怡,对于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都市人来说,更多的是期待到此一游,亲身感受。

姑娘进山不后悔,春色醉美借母溪。

               


【责任编辑:欧阳雪】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