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篆刻家庞井力作品赏析:古意新生 率意之趣

中经联播11月14日哈尔滨讯(金薇)庞井力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曾任黑龙江省司法厅主办的《今日法坛》杂志社法制部主任、《黑龙江法制报》驻伊春记者站站长、《中国新闻社》黑龙江分社主任记者。庞井力自幼喜爱书法、绘画、篆刻,学习篆刻从秦汉上溯到先秦战国,他以独特的艺术思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篆刻作品别具匠心、独树一帜。作为60后篆刻家,他别开生面不拘一格的印风影响了一大批喜欢篆刻艺术的同道人。

图片1.png 

篆刻家庞井力(受访者供图)

庞井力年轻时作为一名一线新闻记者,经常到外地出差,每到一处都利用工作之余与当地书法家、篆刻家或爱好者进行交流学习,从印章起源到篆刻流派再到当代印风,有时与同道畅谈通宵仍然雅兴未尽。

2022年哈尔滨市文联出版发行《墨香飘过70年》一书,出版前庞井力应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负责人也是此书主编辑刘玉龙先生之邀,为此书写一篇文章,于是,一篇《岁月留印》占刊篇幅。

庞井力在《岁月留印》一文中,从晋国鼎盛到三家分晋,从结绳以治到古文字终结,从古玺印章的起源、发展、变革过程,以及经历的不同历史时期,再到古玺印章文字应用、章法、刻铸、用途以及印文的考译分类。涉及文字学、考古学、器物学、篆刻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姓氏学、哲学方面的条理阐述。整篇文章对古玺印章的起源及发展,古代印章所涉及的领域文字应用做了论述,并未说印章就是“篆刻”艺术。可见:庞井力先生对印章和篆刻的分辨谨小慎微,他常说“不是所有的印章都是篆刻”。“最早的印章出现在商代,从战国到秦汉后期分为官印和私印,文人用印从元代启蒙,主要用于书画用印及鉴赏用印,一直到明清才分为流派,文人篆刻艺术才真正兴起”庞井力说。

庞井力吸取明清流派刀法,以冲、切为主,劈、削为辅,字法应用仍遵循古代印章字源,篆刻章法是由他的书体、字法、笔法、边格等多方面融汇而成,即有上源古承的基因,又有个人新思维的创意。他善于调动印中文字结构成多变性,以适应印面章法需要,或调动边、界、格的方法作为辅助功能、或借用刀法的手段来完成布局,强化印面文字之间的空间处理,使印面疏朗、别致、完美。有奇正相生之貌,有文字对比关系强烈之态,又有虚实自然和谐之规,使印面布局别开生面。

 图片2.png

《引以为流觞曲水》(受访者供图)

2019年国际篆刻精英展,庞井力以一枚古玺篆刻作品《邯郸学步》入展,《邯郸学步》篆刻是以借用部首的方法使古玺印再现原貌。《邯郸学步》获陈介祺奖并入选万印楼永久收藏陈列。

 图片3.png

《斯里兰卡》文字与图形印(受访者供图)

2023年杭州亚运会前期,西泠印社提出印学发展应走向世界,以文字与图形印为主题向全国印友征集作品,庞井力创作的《斯里兰卡》文字与图形印内容祥和,蓝色睡莲象征《斯里兰卡》国花,印中港口、轮船互通贸易往来,体现这里是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彰显了大国风貌。此印刀法运用自如,设计接近完美,充分表现了他深厚功力和文化内涵。正如陈振濂先生在,印*世界,一带一路*图形印系列名家作品展上的讲话,陈振濂说:“这是一次全新的又是十分艰难的篆刻艺术开拓与创新式科学实验,在当代印学创作实践史上,它的独特性与唯一性毋需质疑”。此次展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一带一路》图形印系列名家作品展,于2023年8月27日至9月15日在宁波城市展览馆和陈振濂书学馆展出。第二部分《亚运风采》9月21日至10月20日展于杭州西泠印社。历时近50天。

 图片4.png

《一带一路》图形印系列名家作品展(受访者供图)

庞井力在书法方面多采用篆籀笔法,篆、隶书体厚重,极俱金石气息,从明清流派大儒邓石如、吴昌硕、等吸收营养。篆刻受教于西泠印社社员、终南印社社长魏杰先生、西泠印社社员张跃飞先生、西泠印社社员杜延平先生。魏杰先生对篆刻创作进行过广泛而多元的探索,最终在先秦古玺与古匋印中找到落脚点。其作品灵活多变,不拘成法,从古玺中汲取自由精神,又借鉴古匋印的形式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让古意萌发新生。张跃飞先生篆刻以汉印风格为基调,融入古玺元素,借鉴明清以来流派印,在章法上平中求变、虚实对比、多点呼应、合理夸张。印面效果强调刀感的同时将刀法与笔法有机相融,追求线条的稚拙爽健。在入印文字内容上,求雅致深邃,或通哲理、或表心迹,亦庄亦谐。杜延平先生1970年生于黑龙江鸡西市,祖籍山东招远。现居住北京。杜延平先生印风涉猎广泛,其古玺写意印,在继承古玺印基础的同时,参以爽利多变的刀法,且重笔意,具有现代气息。而又脱胎于魏晋一路的作品则得其率意之趣。工稳印作品用刀娴熟,雅妍静谧。

 图片5.png

 作品赏析(受访者供图)

2017年澳大利亚华人美术家协会理事、澳籍华人姚瑞春先生回国,姚瑞春先生儿时就读私塾,诗词歌赋、琴书画印无一不晓,尤其喜欢书法、篆刻。据他回忆:“哈尔滨六、七十年代书法、篆刻爱好者当中有景融华、祁正德、王兆卿、邢衍、王兴伟等人,书法家刘忠家居住在道外区北四道街,是大家经常拜访请教、聚集,学习的去处。后来随着书法、篆刻的发展,哈尔滨于一九六三年成立了书法、篆刻协会,记得当时有哈尔滨师范学院(今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教授苏渊雷、游寿、周齐、吕挺力、王大安。刘忠、商益民、祝元白、和我等都在其中。虽然该协会存续时间不长,但对后来哈尔滨市的书法、篆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姚瑞春先生回国后经民国烟标画收藏家佟柏岩先生引荐与庞井力结识,姚瑞春先生谈吐风雅、大儒风采,庞井力十分钦佩!虽忘年之交,以兄长相称:

庞井力回忆:与姚瑞春相识后,姚瑞春为其写了一篇短文感言和五律一首,原文如下:2017年余探亲反故里哈尔滨结识庞井力先生,先生时值壮年,精神撅烁,谈吐儒雅,颇好笔翰,由精于刻石,甚解篆刻渊源,见识颇丰,闲逸之士也。余赏其篆刻颇为所动,其刀法奇特,章法迥异,非同流俗,聚万种情趣于寸石之上,真乃刻石中之高手也!余青少年时颇好刻石,终未得法而早年弃刀时为憾事!然赏篆刻以餐情怀!虽年逾古稀犹为减之也!余以为:塞北有如此人才可为龙江幸甚!冰城幸甚!故拟五律一首誉之。井力秉天赋,篆章有古风。操刀胜挚笔,铁线走苍龙。雅趣追秦汉,奇局伴齐翁。他年赏印谱,当与孟頫同。2018年元月20日于哈尔滨。

虽有各位同道垂青,又有姚瑞春先生赞誉,庞井力深知:中国篆刻博大精深,非多年之功得以修成,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吸取营养,必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篆刻艺术虽然是艺术领域一枝独秀,也很少人知晓这门艺术,与其它门类相比,篆刻的实用范围并不大,但篆刻必定是在中国浩瀚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庞井力将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向同道师长请教,虚心学习,孜孜不倦,不断进取,开出新光彩。

 


【责任编辑:褚新兵】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