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文旅江西:“洋老外”沉浸式欢度客家“中国年”

中经联播讯 春节假期,江西宁都县长胜镇中江湾万亩油菜花,漫影摇曳,满目金黄。微风吹来,淡香扑面而至。大年初八,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蝴蝶(中文名),与同学们融入花海,听自然音符,赏乡村振兴画卷。这是“点亮中国灯·江西省龙年灯会灯彩迎新春展演展示暨来赣州过客家年·宁都非遗文化旅游周”系列活动的文旅体验之一。与之同行的还有来自11个国家的25名外籍师生,这个春节,他们选择在宁都县过“客家年”,“沉浸式”体验中国客家过大年的独特文化魅力。

欣赏文化盛宴

6bd7a7c9d5e94c68954fff685eee1cb7.png

大年初六一大早,来自俄罗斯的阿图(中文名)就到了翠微广场。民俗队演员们,早已开始排练了。“非遗”集市的传承人,摆上了精美作品,烹制着特色小吃。他与同伴们穿梭在人群里,时而欣赏民间佳作,时而品尝美味。

晌午时分,赣闽粤非遗民俗踏街活动开始了。30多支民俗表演队,从翠微广场出发,途经怀德路、凌云大道、龙溪路等街道,唢呐声声里传递着新春佳节的喜悦。长长的队伍,吸引了市民观看、欢呼、拍照。

83702690d3284ac7b572a011fd546729.png

中国风、民间、喜庆,这些元素勾勒出来一幅中国图画。阿图与同伴们第一次遇见,他们挤进了人群,拍照留念。像大多数市民一样,追随着表演队游走在县城,感受着中国人、客家人的快乐。

“走了好几条街,但是不觉得累!”阿图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表演队很庞大,演员也很敬业,走了四五公里,大家都很开心的样子。还有那些灯,轿子,真的特别有意思。”

e574de68c79f48399287eee15e90f77a.png

当晚广场大舞台上,演员们在夜色与灯光里,演绎出一场“客家图画”。广东省的《上川黄连胜醒狮》、福建省的《上杭女子五枚拳》、江西省抚州市的《黎川舞白狮》,赣州市宁都县的《南云竹篙火龙》、《曾坊桥帮灯》等,融合了喜庆和玄幻之美,寄托着客家人的美好愿望。

现场解说显示,宁都县民俗文化光辉灿烂,保存有田埠东龙古村等一批客家古村落。宁都傩戏是古傩在赣南的唯一遗存,采茶戏、割鸡担灯、竹篙火龙、桥帮灯等列入了省级、市级非遗名录。

阿图和所有同伴们,静坐在嘉宾席位上,每个人都融进了舞台。光与影,人与灯,音乐与方言,释放出满满的客家味道。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夏克(中文名)感叹道,他们虽然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但客家文化和当地人的好客,让每个人都很感动,“我们除了赞美欢呼,就是用图片和视频去记录,然后珍藏和传播,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美!”

品味客家美食

27137d107eeb478bacfd1b1f4b18cd24.png

“它像中国古代的灯盏,吃起来松脆爽口,还有葱油的香味。”活动现场的宁都非遗美食灯盏糕,让空间弥漫出诱人香气,加上“有意思”的名字,吸引了阿图的兴趣,更刺激了他的味蕾。一次买了两块,吃得有点狼吞虎咽。

一番了解后,阿图得知灯盏糕的原料是大米,经过浸泡后磨成米浆,再加入葱花等佐料,用菜籽油炸出香味,可以做主食,也可以当小吃,这是宁都县很多人童年的味道。他把品尝的感受告诉了伙伴们——灯盏糕味道很不错,还特别有文化。因此,吸引了不少同伴购买品尝,灯盏糕成为这群国际友人的美味记忆之一。

宁都县小布镇的客家擂茶远近闻名,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了。当地人精心准备的擂茶,能看到农家花生碎、芝麻、蔬菜,还有特色油豆腐。装在陶盆里,青绿摇曳,茶香袅袅,见者心情舒缓,皆想品尝一碗。

来自塞拉利昂的熊猫(中文名),是赣南师范大学汉语专业留学生。他坐在亭楼里,用期待地眼睛,看擂茶从制作到盛碗,迫不及待地品尝了一碗。香、甜、辣、咸、苦,多味俱全,顿觉通体舒畅,他接连喝了几碗。

95b1c717b19e4d479532860cd04ff3df.png

“多味,醇厚,还有茶的清香!”熊猫一边赞叹擂茶的美味,一边了解到擂茶还有防风祛寒、生津止渴、开胃健脾功效,“我都喝撑了,客家人真热情!”

烟火宁都、风味长存。江西宁都县是美食之乡,宁都传统名菜,属赣菜系赣州菜一支,入选奥运菜谱,列江西十大名菜之首,驰名全国。

无论是在宁都小布镇、长胜镇,还是在县城餐馆,当地丰富的美食都一次次刺激着国际友人的味蕾。宁都的大块鱼、三杯鸡、擂砵空心菜,是他们最喜欢的三道菜。三杯鸡简单又极具客家烹饪的技巧,让他们不忍多吃了几块。擂砵的东方之美,配上空心菜的翠绿,像一件艺术之品。酒杯里倒上了鲜果汁,来自异国他乡的年轻人们,细品着每道菜的醇香和独特,不由地举起“酒杯”,像一群归乡的少年。

体验“文乡诗国”

8210260a25194dc58d71eaa20b683a51.png

宁都被誉为“客家祖地”和“客家民俗文化之乡”,是中原先民南迁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赣闽粤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境内客家遗存丰富。这些非遗民俗,是宁都人的文化基因,也是客家人共同的“根”和“魂”。

5e50dd02ef3c477182c8c321b78010e1.png

小布镇万寿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青砖黛瓦,亭台楼阁,古韵诉说着历史沧桑。春节期间,古戏台上演采茶戏,男女老少聚台下,看戏听曲。

熊猫一行走进了“万寿宫”,立刻吸引了当地人围观。他们热情地打招呼,并向当地人了解戏台上的内容。当时正在演《甘罗拜相》,戏台若穿越历史的“宫殿”,嬴政、吕不韦、小甘罗的语言和神色,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折戏结束,掌声和欢呼声里,多了不少英文的表达。

448cb4516533480c9ab38635c936dadd.png

宁都县小布镇和黄陂杨依古村里,当地乡村大舞台正在展示民俗文化表演。有马灯、龙灯表演,也有八卦太极、剑术展示。来自塞拉利昂的熊猫(中文名),还走上舞台,打起了中国醉拳,勾、挂、盘、剪,提、落、进、撤,“鹞子翻身”、“拔浪子”、“盘腿跌”、“剪腿跌”......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他们还体验走马灯表演,打糍粑、打肉丸等民俗活动,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和年味。

宁都长胜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古色古香的传承空间里,来自摩洛哥的艾雅荷(中文名)、老挝的程颜(中文名),亲自体验了制陶的乐趣。

1c654909592c48eba203635350003c0c.png

“听说过景德镇瓷器,也在电视上看过制作陶瓷的场景,今天现场体验感觉非常好!”两位留学生赞叹不已,“从选择陶土到制胚,再到成型烧制,都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真是太不容易了。”

展厅里的酒壶、茶壶、陶碗,还有陶枕、油壶、盐钵,浓色粗颜却独具古韵。大家纷纷拿起壶盏端详细品,从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王竹青 李子牧)


【责任编辑:李小飞】

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发布,全球滨水城市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

南京明城墙上的斑驳砖石与秦淮河的悠悠流水,见证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城市对话,来自五大洲的市长们在此共谋滨水城市的未来。11月19日至21日,以“扬子潮涌 文明共启”为主题的“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文莱、埃及、德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纳米比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泊尔等国家的友好城市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市长及代表参会。与会

武铁护航澳门濠江学子荆楚研学

五星红旗与“欢送澳门濠江中学师生”红色横幅相映成趣,澳门濠江中学403名师生与铁路工作人员挥手告别,登上G337车次高铁离开,圆满地完成了为期4天的荆楚文化研学之旅。据了解,澳门濠江中学作为率先在澳门升起五星红旗的学校,始终以“家国同心”为育人根基。此次,该校组织师生从濠江之畔奔赴湖北,开启以“三国赤壁・英雄

福建:打造理想旅居目的地 探索“慢生活”新业态

旅居是一种结合长期居住与深度体验的现代生活方式,强调在异地环境中融入当地文化、自然和生活节奏。核心在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停留(通常数周至数月),打破传统旅游的短暂性,实现身心放松与文化探索的双重目标。

绥芬河启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 五大板块打造中俄风情口岸冰雪体验

昨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政府在市老干部局会议室召开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以“向北开放·冰雪逐梦”为主题,划分“绥”埠风情、“绥”宴启幕、“绥”梦冰雪、“绥”心相待、“绥”时守护五个板块,亦在为中外游客呈现一场别样的绥芬河冬日之旅。

新雪季点燃万亿市场 东北冰雪经济提质扩容加速跑

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科技焕新,到三省一区的协同布局,一场以“冰雪+”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白山黑水间悄然上演。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东北地区预计接待游客总量将突破2亿人次,冰雪经济正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政策赋能:三省一区协同布局黑龙江省率先发布《冬季冰雪旅游“百日

武铁开行特色文旅专列 联动优惠激活消费活力

今天早上7点30分,由汉口站开出的Y859次银发旅游专列载着700余名旅客,奔向具有“仙山秀水”之称的湖北十堰地区,开启了一场专为银发一族精心打造的“探秘十堰”4日深度游之旅。据了解,这次旅程采用“一张车票管全程”模式,将交通、住宿、餐饮、门票等服务融为一体,免去老年人多次购票、频繁换乘的困扰,提升旅客游玩体验。

千年茶道再飘香 中俄蒙携手激活跨境旅游新通道

一条贯穿三国的历史商路,正通过旅游合作焕发新生。第九届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11月7日在蒙古国达尔汗市举行,三方共同签署了《中俄蒙“万里茶道”旅游合作发展计划(2025-2026)》。这份发展计划旨在挖掘“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经济价值,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俄蒙旅行商洽谈会、“万里茶道”主题展览和“万里茶道”自驾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专家论屏南实践:文创赋能古村 解锁乡村振兴深层密码

在八闽大地的群山深处,福建宁德屏南县的古村落曾长期处于“锁在深闺无人问”的窘境。大量村民为谋求更好的生计背井离乡,涌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只留下一座座老屋孤寂地守望田野,如同缺乏梳妆的俊俏姑娘,藏于深巷之中。幸运的是,一批古村落的守护者始终坚守根脉,用心守护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为屏南乡村的后续振兴积蓄了宝贵的后发优势。▲夏地村春景▲甘棠乡巴地村“火凤凰”演

今冬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解锁冬日新玩法

将打造三个面积超百万的冰雪旅游旗舰景区,其中,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将由100万平方米扩大到120万平方米。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即将盛装启幕,亚布力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区开板在即,哈尔滨冰雪大世界20万立方米存冰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32处旧址开启活化新生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工业遗产+”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产业重塑等新业态。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火箭总装厂、二七机车总组装厂房、京张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32个工业遗产上榜。本次名单是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组织开展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和第三批复核工作的通知》要求,经项目单位自愿申报、省级工业和信

流动中国再添风景线!主题列车开辟文旅融合新征程

串联千里江山,搭载特色文化,一趟趟主题鲜明的旅游列车正成为中国广袤土地上移动的风景线。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在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的运输能力和日益多元的出行选择。近期,各地铁路部门充分利用客运淡季释放的运力资源,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协调联动,精心组织开行旅游列车、银发列车、研学专列、

新雪季启幕!万亿冰雪经济乘风而起,全产业链蓄势待发

随着北方多地迎来初雪,2025-2026新雪季正式拉开帷幕。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预测,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于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在技术革新、政策红利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冰雪文化等全产业链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冰雪旅游:从“一季热”到“四季火”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滑雪场已提前开板,造雪机昼夜运转,景区民

北京绘制工业旅游“未来图谱”,三年后年收入冲30亿

曾经机器轰鸣的钢厂、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工厂、承载时代记忆的工业遗址,正变身为吸引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推动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为首都工业旅游绘制出一张清晰的“未来图谱”。根据方案,到2027年,北京市力争实现年工业旅游人数2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的目标。

龙海2025国庆“文旅大片”上映:非遗山海“碰撞” 畅享“放心游”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为八闽大地的发展擘画蓝图;一年后的2025国庆中秋双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以“放心游龙海”为片名,倾情上映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文旅大片。当非遗传承邂逅山海风光,当港城联动点燃全民参与热情,龙海文旅市场活力迸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龙海有“戏”:非遗全域联动 港星燃爆现场“潮起月港・星耀非遗”第三届龙海非遗嘉年华,无

陕西文化“出圈”记:从“历史宝库”到“流量密码”的破局之路

解码“十四五”期间陕西文化资源转化的创新实践,西安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汉服体验、非遗工坊、数字演艺等新业态订单量同比增长145%。这一现象背后,是陕西在“十四五”期间以文化资源为基、以创新驱动为翼,构建“文化+科技+旅游+商业”生态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上海旅游节闭幕,“一节两季”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

93天的欢腾留下了惊人数字——3132亿元旅游消费,1.63亿人次游客。10月6日晚,黄浦江边的世博文化公园在月色与灯光中迎来第36届上海旅游节的闭幕时刻。这场历时93天的城市节庆首次采用 “一节两季”长周期模式,从7月5日持续至10月6日。上海旅游大数据显示,本届旅游节累计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