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金向友 林桂花 郭子文 通讯员 黄枫)南平市,作为廊桥文化的聚集地,其各县(市、区)均遍布着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且历史悠久的廊桥。这些廊桥不仅承载着深厚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更是南平市独特的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保护与利用这一瑰宝,南平市人大常委会正加速推进立法工作,以法治力量为闽北古廊桥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为进一步深挖廊桥文化的内涵,南平市加强对古廊桥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并致力于打造以“廊桥”为核心的民俗非遗文化品牌。通过探索“戏剧+廊桥”“非遗+廊桥”等创新利用模式,让古老的廊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其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融合。

10月14日至16日,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敏芳率领调研组前往政和县,对古廊桥保护立法进行前期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坂头花桥、后山桥、洋后桥等廊桥的保护状况,并与文物保护相关部门、基层干部及当地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立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调研组强调,要深刻认识廊桥保护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一桥一策”保护措施,持续提升软硬件水平,确保保护责任得到切实履行,从而有效提升廊桥的保护能力。
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策划与廊桥保护相关的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廊桥文化深入社区、学校、单位和村镇,提高群众对廊桥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廊桥技艺传承人队伍的建设,确保廊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调研期间,潘敏芳一行还前往宁德市屏南县、周宁县,考察学习了当地在木拱廊桥保护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南平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法工委以及市住建局的相关同志也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责任编辑:崔岳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