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1月14日北京讯(欧阳雪 吕薇 严晓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部署要求,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6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旨在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一、丰富消费惠民举措,激发市场活力
《措施》提出,要举办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如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非遗展示展演展销等,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同时,实施“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鼓励各地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费券、消费满减等优惠措施,以及探索实施区域一体化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措施。此外,还将拓展公共机构服务供给,鼓励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文化体验、艺术普及等服务,支持文博场馆策划推出高品质特展。
二、满足不同年龄群体消费需求,提升服务品质
针对不同年龄群体,《措施》提出了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对于少年儿童,将推出一批高品质少儿题材舞台剧目,打造亲子度假酒店,优化亲子游乐服务。对于研学旅游,将推动旅行社经营研学旅游业务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具备研学旅游资源的单位提供优质资源。同时,针对老年人群体,将提升老年人文旅服务品质,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如康养、慢游等。
三、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丰富消费选择
在丰富文化娱乐产品方面,《措施》提出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鼓励各地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并增加文娱综合体、电子竞技等室内文化娱乐产品供给。同时,还将推出冰雪旅游、避寒避暑旅居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等品牌活动。此外,还将开发时尚国潮产品,推动在多个领域开发联名款文创产品,打造国货“潮牌”、“潮品”。
四、培育消费场景,创新消费模式

《措施》强调要盘活提升存量空间,丰富传统消费场所文旅业态,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同时,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等地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此外,还将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支持各地对消费集聚商业区升级改造,优化配套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
五、创新产业政策,强化支持保障
在产业政策方面,《措施》提出要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领域“两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扩大文旅有效投资,探索开展旅游项目收益权、旅游项目(景区)特许经营权入市交易等试点工作。此外,还将释放职工消费潜力,鼓励基层工会拓展使用会员会费为会员购买旅游景区年票,并鼓励单位和职工将带薪年休假与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六、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为优化消费环境,《措施》提出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扩大文化和旅游场所接待规模,优化重点景区和文博场馆等预约、售票管理。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推进线上线下同步治理,抓好重点场所安全监管。此外,还将优化入境旅游政策,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适当延长免签时间,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活动。
此次《措施》的出台,将为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