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讯(史伟 孙杰 通讯员 苏杭 徐层云 蒋资跃 汪志辉)春运伊始,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下称“武铁”)根据实际需求,采取多种措施,有力保障人员和货物有序流动。

1月13日,200余名在上海工作的湖北荆门籍务工人员,坐上了由武铁与荆门市政府共同组织的返乡专列D3026次,踏上温暖的回家旅途。这也是武铁在荆荆高铁上首次开行务工人员专列。

列车上,乘务组工作人员提前用中国结、窗花、“福”字将车厢装扮一新,让返乡过年的湖北老乡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老乡们一边用家乡话与同行旅客聊着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一边将自己购置的年货和特产在行李架上归置好。考虑到务工人员携带的行李包裹较多,武汉客运段组建党团员突击队、志愿者提供帮扶服务,并提前准备了不同颜色的行李牌,方便旅客标记行李以免拿错。
荆门籍旅客刘先生说:“以前回家先要坐车到武昌站,再从武昌转车回荆门,时间很长。现在荆门通了高铁,只需要七个多小时就到家了,相信未来会更快。”

列车运行途中,乘务员除了将一杯杯温水送到了旅客手中,还特意为返乡旅客准备了精彩的节目。她们不但为大家表演了手势舞《新征程》,还邀请旅客一起跳抖音网红舞蹈《科目三》,同时还有写福字、送对联、猜谜等活动。
武汉客运段列车长朱丽介绍“春运期间为了服务好大家,我们专门配备便民服务箱,有针线盒、数据线、耳机、行李牌、创可贴等服务备品,满足不同出行需求。”

春运期间,为保障各类货物顺利运输,武场南机务段合理安排调车机运用,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让货运列车能够安全准时抵达目的地,交付相关企业。

1月14日,随着武昌南机务段机车司机李思操纵机车,牵引86982次“铁水联运”矿石班列从三江港站缓缓开出,满载着3500吨进口铁矿石驶向宝武集团鄂城钢铁厂区,这是2025年春运开出的首趟“铁水联运”班列。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三江港主要承担来自澳洲、北美、非洲的铁矿石装车任务。作业现场,长达一公里的大型封闭式传输带,一头连着码头,一头连着铁路,铁矿石由装卸机抓取到传送带,一辆辆空敞车缓缓前行,有序通过装车筒仓,倾泻在车厢内,全程不着地。装满一节空敞车全程不到2分钟,编组后直达鄂钢厂区,实现全封闭、无换装“一车到底”。相比过去矿石到达三江港码头后采用货运卡车接驳运输的方式,现在铁路运输更加高效经济、绿色环保。该模式不仅推动了货运上量,也进一步在矿石产需地间构建起降本提速的全新物流运输链。
据机车司机李思介绍,“灌装作业对列车速度要求极为严格,变化不能超过0.5km/h,最怕速度忽高忽低不均恒导致超偏载,少装了损害企业利益,多装了安全没有保障。”

李思说,“铁水联运”班列开行之初,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怎么开、怎么才能装车又快又好?这对机车乘务员操纵技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为了优化操纵方法,进一步提高装车效率,该乘务班组翻阅了大量技术资料学习新型车技术,根据运行数据分析提回手柄时机,计算走行距离,每次作业时再一米一米的调整距离误差,一秒一秒的修正回手柄时机,多次在装车楼实地计算矿石灌装下料速度,试验机车恒速方法,将运行速度和矿石灌装速度匹配,经过数百次的数据计算、近千次手柄控速试验,3km/h、2km/h、1.5km/h、1.3km/h,最后速度确定在1km/h,总结摸索出了 :“一控手柄、二盯速度、三算距离”的恒速一公里操纵法。此举不仅缩短了装车时间,也提高了班列的开行效率,从每天三列四列发展到现在的日均装车五列,最高峰可达到六列,货物运输也从精铁矿增加至球团矿等多个品类,为企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材料。
据统计,2024年三江港铁水联运总装车量达到449万吨,相当于减少了8.5万辆公路货车运输,得益于物流成本的降低,省内多家钢铁企业也通过三江港“铁水联运”进口矿石原材料。“铁水联运+路企直通”为企业“送货上门”已成为矿石原材料运输新通道,有力促进了钢铁企业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搭建出路企合作共赢链,推动“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