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讯(王志清 李国超 吴江)作为我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和民族交融前沿,呼伦贝尔市近年来以“兴边富民”为主线,通过旅游业升级、产业融合创新、就业服务优化等举措,探索出一条边疆振兴与民族团结互促共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4年至今,全市边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2%,旅游业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元,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边疆画卷正徐徐展开。
旅游业“热引擎”激活边疆经济活力

蒙兀室韦苏木是呼伦贝尔兴边富民的缩影。这座2A级景区小镇,凭借独特的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2023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30万人次,带动85%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当地党委以“旅游+”模式赋能乡村振兴,投资5000余万元改造基础设施,并打造蒙兀室韦民俗文化园、奥洛契庄园等特色项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旅游体验,形成“文旅融合+民族团结”双轮驱动效应。2025年冰雪季,呼伦贝尔更以COC中国汽车冰雪越野锦标赛等81项活动引爆“冷资源”,吸引超500万人次参与,冰雪经济成为增收新引擎。
产业创新“金钥匙”打开共富之门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的芒来嘎查,“80后”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带领牧民探索“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的“芒来模式”,通过股权量化、生态畜牧与文旅融合,2024年合作社预计年收入达330万元,牧民户均年收入从2006年的不足4000元跃升至18万元。毗邻中俄边境的二卡社区则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高附加值的暖棚种植,草莓、樱桃等农产品远销全国,居民人均纯收入从8000元增至3.33万元,农业种植成为70%家庭的主业。
就业“直通车”铺就稳边固边之路
呼伦贝尔市将稳就业作为民生之本,2025年启动“春风行动”等就业促进计划,通过“点对点”务工直通车输送劳动力至长三角、京津冀等地,累计提供岗位超1万个,惠及8000余人次。同时,基层治理创新成效显著,蒙兀室韦苏木推行“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治边机制,连续6年实现零信访,打造出边疆和谐稳定的“室韦样板”。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2024年开展的追踪调查显示,呼伦贝尔边境旗县在公共服务、民族交融、生态保护等领域成效突出,444份农户问卷中超90%受访者对生计改善表示满意。这些数据为政策优化提供了坚实支撑,呼伦贝尔市正计划将“室韦模式”“芒来经验”推广至更多边境地区,持续释放兴边富民政策红利。
从“靠天吃饭”到“多元创收”,从“守边固土”到“兴边富民”,呼伦贝尔市以党建引领、产业升级和民生保障为抓手,书写边疆发展的时代答卷。未来,这座北疆之城将继续擦亮“民族团结”与“绿色发展”两张名片,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更多实践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