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株洲讯(通讯员 文芬) 3月13日,在湖南株洲醴陵文旅产业推介会上,一场以“工业文明新叙事”为主题的创新实践引发全国关注。株洲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株洲礼物平台首席推介官单秋香携《株洲的土特产》主题演讲,向全国展示这座中国动力谷如何以文创赋能工业遗产,打造“可带走的城市记忆”。这一创新模式不仅获中车株洲所董事长李东林在全国两会期间重点推介,更成为工业城市文旅转型的标杆样本。
工业遗产的文创重生:300项"世界第一"跃然方寸间
“株洲的土特产,是能装进行李箱的工业史诗。”单秋香在现场展示的工业主题文创产品,将城市硬核基因转化为文化温度。曾获韩乔生点赞的工业主题冰箱贴,四枚磁吸徽章浓缩百年工业荣光:1915年斩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与新中国首台航空发动机、首辆电力机车、首根硬质合金棒共同构建“掌上工业博物馆”。平台联合32位非遗传承人开发的212款文创产品,覆盖8大品类,通过“文物解构-艺术重构-产品活化”三级转化机制,让300余项世界第一工业成就从档案柜走进百姓生活。
"一杯咖啡容万象":产旅融合书写两会新案例
全国两会期间,中车株洲所董事长李东林以“一杯咖啡容万象”的生动比喻,将株洲产业生态创新密码与文旅转型实践推向全国视野。该理念在中车老厂区得到具象化呈现——闲置30年的中车集团老门楼经微改造蜕变为“沉香居”文创咖啡馆,工业齿轮装饰与拿铁拉花碰撞出独特美学。这个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单日文创销售额达8.6万元的文旅地标,开创“工业遗产保护-场景再造-消费增值”闭环模式,被列为全国两会产旅融合典型案例。平台计划三年内完成12处工业遗址改造,构建覆盖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硬质合金等领域的沉浸式文旅矩阵。
全域布局打造文旅新生态:从"制造标本"到"记忆之城"
在“工业文明体验行”启动仪式上,单秋香向全国文旅机构发出邀请函:“五一黄金周,让我们在电力机车总装车间喝咖啡,在航空发动机试验台旁听故事。”株洲礼物平台构建的“1+N”文旅体系,以工业遗产为核心,整合醴陵陶瓷、炎帝陵文化等元素,形成“工业文明”、“非遗匠心”、“城市印象”三大产品矩阵。AR技术的植入实现“一物一码”文化传播,扫码即可观看文物3D复原影像。目前平台已与18家文旅机构达成战略合作,首批工业旅游线路将串联中车科技文化城、山河航空基地等地标,其模式已输出至长株潭都市圈5个工业城市,带动区域文旅消费增长23%。
创新启示录:硬核工业的柔性表达
株洲的转型实践揭示工业城市文旅升级新路径:当高铁齿轮化作书签,飞机引擎变身艺术装置,工业遗产便不再是冰冷的“制造标本”,而成为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化基因。正如李东林在两会所言:“‘一杯咖啡’折射的是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密度,更是科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温度。”这种将硬核工业进行柔性表达的创新,正推动株洲从“制造之城”向“可带走的记忆之城”蜕变,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鲜活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