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联播5月5日北京讯(蒋伟民 刘明瑄)2025年“五一”假期,银川市文旅市场迎来“多点开花”的繁荣景象:景区游、乡村游、城市游热度高涨,游客接待量、消费额等多项数据刷新纪录。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银川市以“文商旅+”为引擎,通过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线路、创新消费场景、升级便民服务等举措,构建的全域全季文旅消费新格局。
文化赋能传统景区,沉浸式体验激活消费潜能

银川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传统景区转型升级。例如,镇北堡西部影城以“西游元宇宙”为主题,设置九大任务与NPC互动,假期前三日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创收450万元;贺兰山下的漫葡小镇推出2.0版沉浸式演艺《看见贺兰》,吸引游客4万人次,营收达647万元。此外,阅海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体育+旅游”模式,串联滑草、冰雪嘉年华、观鸟等项目,形成四季皆宜的生态旅游矩阵。
文化IP的创新表达也延伸至城市空间。阅彩城等商圈引入社火巡游、舞狮展演等民俗活动,吸引客流超30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增长25%;花博园山海灯会以3D投影技术打造五大主题灯区,接待游客突破20万。
“消费场景+政策激励”双轮驱动,释放市场活力

银川市通过“真金白银”政策与多元场景融合,精准撬动消费需求:
消费券精准投放:兴庆区在“五一”期间发放256万元消费券,覆盖餐饮、零售、景区门票等,核销率高达68%,直接拉动消费超800万元。
特色活动引流:如览山公园素人音乐会、民谣节,花博园摇滚音乐会等30余项潮玩活动,满足游客“城市漫游”需求。
跨业态联动:文旅集团联合商企推出“住宿+餐饮+景区门票”组合优惠,文创产品进商圈、商超进景区,形成消费闭环。
便民惠民服务升级,打造“无忧旅游”环境
为提升游客体验,银川市多维度优化服务:
交通便利化:重点景区增设临时停车场、加密公交班次,市属国有停车场推行“先离场后付费”及节假日免费开放。
服务柔性化:推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实行游客投诉先行赔付机制,保障旅游环境宽松安全。
智慧化升级:车驾管业务实现“委托办”“视频办”,景区增设自助导览设备,提供多语言、VR导览服务。
全域全季布局,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
银川市打破季节限制,构建“全域+全业+全季”旅游格局:
冬季冰雪经济:阅海冰雪嘉年华、贺兰山岩画冰峰节等活动,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带动冬季游客量增长。
乡村文旅振兴:尖扎县德吉村通过民宿、非遗体验等项目,从扶贫村蜕变为网红旅游地,2024年农家乐收入达7万元,接待游客超370人次。
生态与产业融合:阅海湿地公园通过观鸟、生态研学等项目,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银川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文化内涵挖掘—消费场景创新—服务品质升级”的全链条实践,不仅激活了假日经济,更探索出一条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路径。未来,银川将继续深化“文商旅+”模式,推动城市从“旅游过境地”向“深度体验目的地”转型,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