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联播8月25日呼伦贝尔讯(王志清 李国超 吴江 通讯员敖日格勒)8月18日至24日,呼伦贝尔市消防救援支队在呼伦湖水域精心组织开展了为期7天的水域救援专项培训,来自全市消防救援队伍的 25 名指战员,以 “实战为导向、技能为核心”,沉浸式投入到高强度、全科目水域救援训练中。

呼伦湖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湖,水域面积广阔,水文环境复杂,夏季汛期易出现风浪突变、水下障碍物多等突发情况,是开展水域救援实战化培训的理想场地。此次培训立足呼伦贝尔地区汛期水域救援实际需求,摒弃“理论空转” 模式,构建 “理论+实操+模拟实战” 三维培训体系,邀请具有丰富水域救援经验的资深教官团队授课,围绕水中生存、水中搜寻、舟艇驾驶、船外常见故障维修、巡航、舟艇抛绳救援、舟艇活饵救援、水面障碍通过、伤亡障碍转移 9 大核心科目,逐一拆解动作要领、细化操作规范,确保参训指战员 “学得会、用得上、能实战”。

在水中生存与搜寻科目训练中,教官团队结合呼伦湖水温低、水下能见度差的特点,重点讲解了低温水域自我保护技巧、浮力装备正确使用方法及水下定位搜索策略。参训指战员身着救生装备,在模拟“落水” 场景中,练习仰漂、踩水等基础生存技能,并运用声呐探测仪、水下摄像机等专业设备,开展水下目标精准搜寻训练,有效提升了复杂水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与搜救效率。“在低温水里坚持训练虽然辛苦,但能切实掌握保命技能,以后出警心里更有底了。” 来自牙克石规划街消防救援站的孙振在训练后说道。

舟艇操作系列科目是此次培训的重点内容,涵盖舟艇驾驶、故障维修、巡航等实用技能。训练现场,教官先通过理论讲解与模型演示,清晰梳理舟艇动力系统、操控系统原理,随后带领参训指战员登上冲锋舟,在呼伦湖开阔水域开展实操训练。从直线航行、转弯避让到紧急停靠,每一个动作都要求精准到位;针对螺旋桨缠绕异物、发动机熄火等船外常见故障,教官现场设置“突发险情”,指导指战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故障排查与维修,确保舟艇在救援中 “拉得出、用得上、不趴窝”。此外,夜间巡航训练更是模拟了汛期夜间救援场景,参训指战员借助照明设备,在夜色中熟悉水域航线,排查潜在安全隐患,进一步强化了全天候水域应急处置能力。

在救援战术科目训练中,舟艇抛绳救援、舟艇活饵救援、水面障碍通过、伤亡障碍转移等实战化科目轮番上演。在舟艇抛绳救援训练中,参训指战员需在快速移动的舟艇上,精准将抛绳器投向“落水者” 位置,确保绳索落点误差不超过一米;舟艇活饵救援则要求救援人员以自身为 “活饵”,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靠近 “被困人员” 并实施救援,考验着指战员的心理素质与协同配合能力。面对模拟的芦苇丛、浅滩暗礁等水面障碍,参训队伍灵活调整舟艇行进路线,运用工具清理障碍,顺利开辟救援通道;在伤亡障碍转移科目中,指战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专业担架固定 “伤员”,并平稳转移至安全区域,全程注重细节把控,避免 “二次伤害”。

培训期间,支队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每日训练前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装备器材性能,明确安全注意事项;训练中安排安全观察员全程值守,实时监控水域环境与参训人员状态,确保培训安全有序推进。7天的高强度训练里,参训指战员顶烈日、战风浪,克服高温、疲劳等多重挑战,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展现出过硬的纪律作风与钻研精神。
作为呼伦贝尔市消防救援支队本年度的重要培训项目之一,此次水域救援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全面提升了参训队员们的水域救援技术能力,也为全市消防队伍应对汛期可能出现的各类水域灾害事故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