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是天津市辖16个区之一。古为泉州,别称雍阳,建置于西汉,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为武清,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区域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4个镇,即:杨村街道、徐官屯街道、下朱庄街道、黄庄街道、东蒲洼街道,大良镇、崔黄口镇、梅厂镇、南蔡村镇、河西务镇、河北屯镇、大碱厂镇、下伍旗镇、城关镇、黄花店镇、石各庄镇、王庆坨镇、汊沽港镇、东马圈镇、泗村店镇、大孟庄镇、上马台镇、大王古庄镇、陈咀镇、白古屯镇、高村镇、豆张庄镇、曹子里镇、大黄堡镇。2020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07.72万人。
近年来,武清区深入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性窗口期,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2020年,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经天津市统计局统一初步核算,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815.52亿元。
产业经济
武清区注重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33.5:61.5。
工业高端化发展优势明显。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和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形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202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230.59亿元。202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在库企业579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60家,累计引进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80家高校院所154个科技转化项目。工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形成以国家级武清开发区和京滨工业园、汽车产业园、电商产业园、京津科技谷等四个市级示范工业园为主体的园区经济格局。武清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面积50平方公里,与京滨工业园、汽车产业园、京津科技谷共同纳入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主动对接京津冀消费大市场,电子商务、高端商贸、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2018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20.8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9.5亿元。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壮大,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累计引进电商及关联企业740家,2018年全年电商产业销售额达1500亿左右。建成京津公路黄金走廊商贸轴带,加快推进前进道欧式商业街和城铁商圈开发,引进实施佛罗伦萨小镇名品奥特莱斯、创意米兰家居、威尼都、V1汽车世界、NBA体验中心等一批高端项目,佛罗伦萨小镇入驻国际一线品牌200余个,年吸引京津冀时尚消费超过20亿元,节假日高峰日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建成北运河休闲旅游带,创建绿博园、凯旋王国2个国家4A级景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超过千万人次,打响京津冀市民近郊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品牌。
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武清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按照“一减、一稳、三增”思路,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逐步调减粮食种植面积,稳步提升养殖业发展水平,扩大设施农业、高附加值产品种植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区设施农业面积18万亩,建成农科院科技创新基地、君利现代农业示范园、津溪桃源等10余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武宁路、武香路等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带。奶牛、无公害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奶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20强。农业总产值87.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充分发挥首都“菜篮子”作用,建立54个蔬菜保供基地,高标准农田累计达到77.5万亩,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16家,“小兔拔拔”等26个武清果蔬品牌享誉京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日益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达到2500家,92%以上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自然地理
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位于天津市西北部,北与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香河县为邻,南与天津市北辰区、西青区和河北省霸州市相连,东与天津市宝坻区、宁河区搭界,西与河北省廊坊市接壤。地处东经116°46′-117°19′,北纬39°07′-39°42′,东西宽41.78公里,南北长65.22公里,北阔南狭。
武清区地处华北冲积平原下端,地势平缓,自北、西、南向东南海河入海方向倾斜,海拔高度最高13米,最低2.8米。土壤的成土母质多为永定河和北运河的冲积物,土壤均为潮土,分为砂性土、壤质土、粘性土三大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宜于农业生产。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杂粮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水果、油料、棉花等。
武清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日照长,干旱、少雨、多风;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昼暖夜凉,温差大;冬季寒冷,北风多,日照少,降水稀少。年平均气温为12.2度,年平均降水量为557.3毫米,无霜期212天。
武清区境内河流渠系分布较广,拥有永定河、北运河、龙凤河、青龙湾河等4条一级河道,龙河、龙北新河、凤河西支、龙凤河故道、中泓故道、机场排河、狼尔窝引河等7条二级河道,纵横区境269.7公里,年径流量4.2亿立方米。境内平均年产水量1.58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5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亿立方米。
武清区境内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地下热水等资源。区境东北部的武清凹陷是天津市主要的储油点构造之一、油层多、储量大、油质好。境内西北部有较为丰富的优质煤储藏。地热异常区面积130平方公里,井口出水温度为75度左右,水质弱碱性,具有良好综合利用前景。
区位交通
武清区位条件优越,地处京津冀核心区域,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接壤,城区距北京市区81公里、首都机场83公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56公里,距雄安新区108公里,距天津市区36公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39公里、天津港71公里。周边100公里范围内有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部分城市;500公里范围内有济南、石家庄等省会城市在内的百万人口以上城市11座。
武清区现代交通体系发达,目前有京津塘、京津、京沪、津保、滨保、津蓟等6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设有出入口15个。建成全域“九横九纵”路网体系,路网密度185公里/平方公里,境内任意村庄15分钟车程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入口。京山、京九、津蓟等铁路穿境而过,设有客货站7个。京津城际铁路在武清设有唯一经停站,日停靠车次23对,到北京用时仅22分钟,到天津用时14分钟,实现京津半小时通达。
生态环境
武清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全区共有北运河等一级河道4条,龙北新河等二级河道7条,拥有上马台金泉湖和下朱庄南湖2座生态水库。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的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天津市市级自然保护区、万亩津北森林公园为天津最重要的森林生态保护区之一。
武清区始终牢固树立环境立区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做强水绿生态特色优势。特别是自2014年起,大力实施“美丽武清?一号工程”,开展清新空气、清水河道、清洁社区、清洁村庄和绿化美化“四清一绿”行动,全区累计投入40亿元,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8.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66%,建成占地5700亩的绿博园、北运河郊野公园等一批绿化景观精品,展示出大绿大美的生态景观效果。先后完成龙凤河、龙北新河等20条段、156余公里河道综合治理,形成一批生态景观河道。2014年,武清区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并于2015年8月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京津之翼、生态武清”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历史沿革
武清是华北平原上最古老的县份之一。早在八、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人们就在这里生产、放牧。战国时期,武清县有广袤千里的雍奴薮,属燕国管辖,“有鱼、盐、枣、栗之饶”。燕人在今豆张庄镇青坨村西筑长城,绵延百里,至今有迹可寻。
秦汉初年(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始设泉州、雍奴二县。泉州县城遗址在今黄庄街道城上村北,雍奴县城在今崔黄口镇大宫城村东侧。雍奴县范围大体在今运河以东,渤海湾以北,香河、宝坻以南的广大地区。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撤掉泉州县,并入雍奴县。此时雍奴县城已迁到今泗村店镇旧县村,该村南尚有称“四方台子”的县城遗址。古人云: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雍奴县城在雍奴大泽之北,故称“雍阳”。
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朝廷规划区域,把全国一百多个不稳定的县重新命名,雍奴县更名武清县,改隶范阳节度使。据《郡县释名》中解释:“武清取武功廓清之义也”。
自此,武清县名一直沿用下来。先后属幽州、燕山府、大兴府、顺天府。1914年为京兆特别区,1948年属冀中第十分区,1949年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973年划归天津市管辖。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更名为武清区。
武清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武清北运河作为大运河的咽喉要段,漕运兴旺,给武清带来空前的发展和繁荣,使武清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武清的书画、武术、民间花会、民间技艺等,均与大运河结缘,并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2011年先后被国家文化部两度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这里走出了刘炳森、孙伯翔、刘继瑛、李润杰、师胜杰、王谦祥、杨立新等近代书画曲艺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