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
香港通行“两文三语”(即中文、英文,普通话、粤语和英语),中英文同属香港的法定语文。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香港居住人口中,日常习惯用粤语的占88.9%,用英语的占4.3%,用普通话的占1.9%,用中国其他方言的占3.1%,用其他语言的占1.9%。由于中国内地推行简化字的时候,香港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因此香港最普遍使用的汉字书体是繁体中文。
戏曲
粤剧是香港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表演艺术,已成为香港本地文化的重要印记。粤剧是香港民众喜爱的娱乐方式,从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香港粤剧演出史有两次高潮。一是在20世纪上半叶,那时的香港虽然由港英当局统治,在文化上、至少在戏剧上与广东并无分界。粤剧最有影响的戏班被通称为“省港大班”,几乎所有粤剧著名演员,他们习惯称之为“大佬倌”,都游走于香港和广州两地,创造了粤剧在省港两地共同的繁荣景象。而第二次高潮就是正在进行时的当下,多少是由于受到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刺激,香港的粤剧演出形成新的热潮。香港特区政府很重视粤剧艺术的发展,为支持粤剧的研究、推广和持续发展,设立了粤剧发展咨询委员会和粤剧发展基金。
习俗
迎春花市,在春节期间逛花市是香港民众最重要的春节习俗之一,特别是在除夕这一天,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到花市来,挑选鲜花或者是盆栽。祝愿来年身体健康、学业进步、事业顺利。
舞狮在香港又称醒狮,逢年过节或是店铺开业都有醒狮表演的传统。香港地少人多,建筑物密集,所以春节期间不允许燃放爆竹。但香港人新年图个热闹喜庆,舞龙舞狮从上世纪起就成了春节的固定节目。每年到香港观看舞龙舞狮的表演,也成为不少游客的必游项目。
香港保留着不少端午节的传统民俗,如举行龙舟竞渡、“放纸龙”仪式、用龙舟进行祭祀、游龙舟水及吃粽子等。香港人将划龙舟称为“扒龙舟”,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最早有记录的端午龙舟竞赛是1919年在港岛东区北角举行的,随后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竞渡大赛,近些年还会举办国际性的龙舟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