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多利亚港
发展历史
在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两次经济转型。1950年以前香港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从50年代起香港开始工业化,到1970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81%,标志着香港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化城市,实现了香港经济的第一次转型。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从80年代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各类服务业得到全面高速发展,实现了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第二次经济转型。
经济数据
2019年,以市价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为2.9万亿港元,同比实际减少1.2%,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为38.2万港元。基本通胀率为2.9%,物价处于温和增长态势。2019年底劳动人口396.6万,失业率为3.3%。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保持在90%以上。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稳健,2019年底特区财政储备总额11331亿港元,外汇储备资产4413亿美元。
香港是全球跨国公司设立亚太区总部的首选之地。2019年跨国企业驻港地区总部、地区办事处和当地办事处分别有1541家、2490家和5009家。
经济政策
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美国传统基金会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费沙尔学会1996年起发表的自由经济体系报告,一直将香港评定为全球第一位。
香港实行低税率的简单税制,个人薪俸税超过免税额后按不同比例计征,最高不超过17%,不考虑特殊抵扣情况的公司利得税的税率为16.5%。
经济地位
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经济发达 [39] 。2019年9月发表的第26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中,香港位居第三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 [40-41] 。2012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2年金融发展报告》,香港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截至2019年,香港连续25年获得评级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第一。
两地经济交流合作

香港夜景
内地是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香港是内地最重要的贸易转口港,2019年香港自内地进口20581亿港元,向内地出口22109亿港元。同时,香港和内地互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2019年内地对香港非金融类投资总额为635.6亿美元,占内地对外非金融类投资总额的57.5%,吸引来自香港的投资963亿美元,占内地吸引外资总额的69.7%。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和基金互认等先行先试政策不断推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渠道逐步增多,机制不断完善。当前,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香港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香港将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