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爱乐乐团于台湾音乐厅演出

滚石唱片和飞碟唱片是1980年代台湾唱片界两大龙头
主词条:台湾流行音乐、闽南歌
台湾是华语流行音乐的重要发展地。台湾流行音乐自1950年代起飞速成长50余年,于1997年时达到顶峰,当时台湾唱片销量世界排名居第16位,全球华语音乐80%在台湾创作。21世纪以来,台湾流行音乐产业陷入衰退,传统唱片业市场萧条、销量惨淡。2016年,93%的台湾民众习惯以手机播放音乐,实体唱片已经没落,数字音乐渐成主流。 [333] 台湾的闽南语音乐不仅受到台湾民众的欢迎,也风靡福建省等地以及东南亚等海外闽南语社会。台湾的客家山歌源自对台湾省客家人对社会背景与地理环境所产生的感受与情感抒发,客家山歌与小调、八音与说唱皆为台湾客家人的民间音乐。台湾各地的民乐团(台湾称国乐团)独特的美学品味融合中华传统音乐及现代音乐艺术,在国际上备受肯定。台湾高山族能歌善舞,音乐作品绚丽多姿。
台北捷运内提醒大众守护海洋的台湾歌手周杰伦(左)、张惠妹
日据时代,台湾人民创作了许多讽刺日本殖民者的闽南语歌谣。战后初期,闽南语歌曲一度流行,在民间,香港的汉语普通话流行歌曲和欧美音乐传唱一时。1950年代起,台湾当局开始大力推广普通话并打压包括闽南语歌曲在内的台湾本土文化。1970年代,清新的校园民谣风行,同时闽南语流行乐坛秀场文化盛行。198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风起云涌,《龙的传人》《外婆的澎湖湾》《故乡的云》等歌曲问世并广为传唱。这些民歌跨过海峡,风靡大陆,成为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

台东县的高山族阿美人文化艺术团吟唱着少数民族史诗
1980年代,讲究字正腔圆的汉语普通话歌曲风靡亚洲,代表人物有邓丽君和费玉清。邓丽君的音乐风格上接上海时代曲下启台湾流行乐,不仅是华语流行音乐巨星,也在日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受西方摇滚乐的影响,民歌时期后罗大佑等歌手将社会百态写成歌曲,同时李宗盛创作的情歌广受欢迎,此时台湾涌现出了滚石唱片、飞碟唱片等本土唱片公司, 齐秦、王杰、童安格、周华健 、张雨生、小虎队、蔡琴、黄莺莺、姜育恒等歌手走红。 “解严”后,台湾的文艺创作环境更加自由。1988年,闽南语流行音乐歌曲《爱拼才会赢》发行,当时正逢台湾人民努力打拼创造台湾经济奇迹的阶段,且歌词意境多在鼓励落魄或失意的人们,仍要满怀信心、努力奋斗,因而广获闽台地区乃至全国民众的喜爱,1990年代以来,闽南语歌曲风格愈加多元活泼。199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代表歌手有周杰伦、蔡依林、张惠妹、萧亚轩、张韶涵、伍佰等,台湾地区代表乐团有S.H.E、五月天、苏打绿等。除了台湾本土歌手,许多港澳、大陆歌手和国外的华人歌手也来台发展,如来自香港的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郑秀文、Twins;来自大陆的王菲、丁当;来自东南亚的孙燕姿、梁静茹、林俊杰、蔡健雅、光良;来自美国的王力宏、陶喆、李玟等。
台湾高山族歌谣历史悠久,多数是群体即兴创作的作品,歌谣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和人情世态,其中颂祖歌、劳动歌、征战歌、祭祀歌与情歌占有相当的比重。

台湾省新北市的音乐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