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词条:闽南民居、客家民居

台北市的林安泰古厝是知名的闽南传统建筑

雾峰林家后花园莱园可谓百余年来台湾建筑史的缩影
台湾传统汉族民宅又可分闽南式与客家式,其中闽南式影响最大,数量最多,而客家式建筑深受闽南式建筑影响,具有高度相似性,两者在台湾已经难以区分。台湾省汉族传统建筑大多就地取材,用竹子、木头、土石或烧制的砖瓦来建造。房屋会有不同的外形,有的几间连成一排,称为正身;有的则在正身的一侧或两侧加盖护龙;由正身和两侧护龙组成的建筑,称为“三合院”。台湾著名的闽南园林建筑有新竹潜园、台南吴园、雾峰林家花园的莱园、板桥林家花园等。位于台北市的艋舺龙山寺是由福建泉州三邑(泉安、惠安、南安)的移民所建,艋舺清水岩是由福建泉州安溪移民所建,大龙峒保安宫是由福建厦门同安移民所建,合称“台北三大庙门”,此外还有木栅指南宫、台北孔庙、火山碧云寺等闽南风格的庙宇。闽南风格的民宅在台湾中南部较多,代表建筑有后壁黄家古厝、鹿陶洋江家宗祠等。而台湾省的客家建筑有“宗祠”、“公厅”等客家特殊建筑类型作为家族性的公共空间。客家建筑在台湾也因地制宜形成本地化风格,例如著名的新竹县北埔天水堂姜屋、屏东县佳冬萧屋、六堆伙房与美浓烟楼等客家传统建筑,都体现了台湾本地特色。此外,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日式的台湾住宅则在平房内铺以“榻榻米”。

台北圆山饭店是一座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
台湾省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大多取材自石板、竹竿、茅草,高山族各族群不同的生活方式让相同的素材发展出多元的传统建筑形态。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建筑材料的革新,台湾省的传统房屋已经渐渐消失,现代房屋的主要建筑材料,改为钢筋混凝土,住宅也大多改为楼房的形式。有些留存的传统房屋则改建为特色民宿、餐厅等,吸引游客前往,体验传统的生活。
日据时代,台湾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闽南、日本、西洋文化,并引进了钢筋混凝土技术。1949年后,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在台湾流行,又经由美援引入了当时国际流行的现代主义建筑。21世纪以来,台湾的建筑风格走向多元化,各种风格的建筑都普遍出现。

台湾省桃园市的闽南传统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