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词条:台湾菜、台湾小吃、台湾茶艺、台湾茶

台北市规模最大的士林夜市
台湾饮食文化以台湾菜为主,融合中国各地美食风格,台湾菜与闽菜(闽南菜、福州菜)、广东潮汕潮州菜、江浙菜渊源深厚,也受客家菜、广州菜和日本料理的影响。

台湾菜
台湾菜有海鲜丰富、酱菜入菜、节令食补等特色,倾向自然原味,调味不求繁复,风格鲜香、清淡 [320] ,并常以酱油、米酒、芝麻油、豆豉、九层塔、油葱酥、芫荽等调味。台湾菜的做法讲究烹调技术和食材配料,宴席上常见的菜色有佛跳墙、东坡肉和万峦猪脚等。台湾菜素有“汤汤水水”之称。因为早期能移民来台的汉族移民(又其以闽南人占多数)要忙于农耕开垦,而且当年的物质也不如今日充裕,为了方便,他们常常煮一锅可为汤又可为菜的羹菜,既营养又方便。闽南式羹汤至今在台湾民间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中西鲁肉和生炒花枝、香菇肉羹汤等为代表。因为台湾地处亚热带和热带交界处,炎热气候使得民众的餐点中也常常会食用各式水果和一些酸甜开味的菜肴。受到许多民众信仰佛教以及环保与健康因素的影响,台湾各地都有开设专门的素食餐厅,通过中药药材炖补各种食材而成的药膳料理也受到民众欢迎。
台湾饮食文化中有著名的“小吃”文化,各式风味小吃云集的夜市是台湾庶民生活文化的代表之一,常见的小吃有蚵仔煎、炸鸡排、臭豆腐、盐酥鸡、生煎包、米血糕、蚵仔面线、甜不辣、卤肉饭、肉圆、担仔面、牛肉面、小笼包等。 凤梨酥、牛轧糖等是台湾特产的烘焙美食和知名的伴手礼。

台湾省高雄市的夜市云集着各式风味小吃

茶是台湾民众的传统饮品。台湾全境皆产茶,名茶有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四季春茶、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等。工夫茶是闽南泉漳厦、广东潮汕以及台湾十分流行的茶文化,“工夫”一词即代表为一种仔细讲究且费时费工的茶艺精神。这项茶艺“工夫”除了表现在制茶与泡茶等准备方面之外,也充分还表现在品饮和茶具等享受方面。泡沫红茶文化是台湾茶文化新的发展,代表性茶饮珍珠奶茶广受欢迎。
台湾省是中国最早种植咖啡的省区。1884年(清光绪十年),英国商人引入咖啡在台湾省新北市三峡区试种,揭开了咖啡在中国发展的序幕。日据时代,“阿拉比卡”咖啡豆在台湾北部试种成功,随后台湾省台东县的知本、瑞穗等地成为台湾重要的咖啡产地,带动台湾咖啡栽植热潮。如今,书坊结合的书香咖啡屋、庭园咖啡屋、欧洲风格咖啡店、日式咖啡店和极为兴盛的咖啡连锁店在台湾流行。

福建省是乌龙茶的故乡,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其品种皆源自福建

台湾电影《饮食男女》展现了中国八大菜系对于台湾饮食文化的影响
台湾社会也有和中国大陆类似的酒文化。金门高粱酒是台湾知名的白酒,产自台湾当局实际控制的福建省金门县。威士忌等洋酒也受到台湾民众的欢迎。小米酒是台湾高山族常见的传统酒精饮料,通常用在各祭典上,代表丰收的讯息。
台湾高山族饮食大致以粟、山芋、甘薯、旱稻为主食。高山族中靠山的族群擅长打猎,靠海的族群擅长捕鱼,将狩猎所得的山猪或捕获的渔产加上就近取得的食材及佐料,运用传统水煮、熏烤、腌渍等方式,制作成美味的高山族风味餐。
受到1895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生鱼片、寿司、天妇罗、铁板烧、烤秋刀鱼、烤鳗鱼、日式便当、冷豆腐等已成为台湾饮食文化中十分普遍的菜色。1949年至1970年代,中国大陆的八大菜系融入了台湾饮食,台湾饮食文化更加全面地吸收了中华文化的精华。21世纪以来,许多港式与国际饮食进入台湾餐饮市场,港式餐厅与异国餐厅在台湾林立,台湾饮食文化注入更多港式与国际化的元素。

台湾省台南市的一家台湾菜餐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