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化县鹿港镇鹿港老街上的春联
台湾融合了明清时期移居的闽粤移民和二战后来台的外省人的民俗,堪称中国民俗文化的缩影。台湾高山族也有着独特的人文风俗。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正月初九拜天公是闽台民间重要的春节民俗活动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台湾的三大节日,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台湾民间也有与大陆相同或类似特色的庆祝礼俗。春节是台湾最重要与盛大的传统节日,台湾的春节习俗传承自福建省闽南、福州等地,从农历腊月二十六做“尾牙”开始,一直到新年的元宵节才算是告一段落,期间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在台湾的除夕,很多人家会准备各式祭品供奉神明、祖先,进行本年度最后一次的拜年。正月初一清晨,台湾家家均梳洗更换新衣,迎接新春到来。换新衣之后,先是开门焚香点灯,在神前供奉各式甜料,然后开拜,依序向祖先牌位行礼。祭礼结束后,晚辈开始向长辈拜年祝贺,许多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新的一年就由此展开。大年初一早上吃完饭后,大人、孩子开始前往亲友家拜贺。近些年,台湾的拜年并不盛,只有极亲密的朋友和亲戚之间才往访道贺。每年的元宵节,台湾会举办大型灯艺节庆活动,台北市会举办台北灯会,而台湾其他县市则会举办台湾灯会。每年的中秋节,台湾一般民众普遍有赏月吃月饼、柚子的习惯,而自1990年代中期起,台湾开始兴起中秋烤肉的习惯。台湾省端午节的习俗为吃五子(粽子、豆子、茄子、李子、桃子)、驱五毒、饮午时水、沐午时水、午时立蛋与赛龙舟。

新北市平溪天灯节是台湾元宵节的重要庆典

高雄市美浓区客家小镇的传统民居和油纸伞工艺
台湾有许多深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民俗庆典,如迎妈祖、盐水蜂炮(台南)、 平溪放天灯(新北)、东港迎王平安祭典(屏东)、头城抢孤(宜兰)、台北迎城隍、台东炮炸寒单爷等。
生命礼俗,又称人生仪礼,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在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社会,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有种种仪礼习俗,以祈求平安、长寿、子孙和富足,从而成为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福建闽南移民移居台湾时,为求生存、繁衍和发展,也将闽南地区传统社会的生命礼俗传入台湾。

闽南和台湾的冬祭、敬拜神灵及烧王船等习俗活动
广东、福建的客家移民移居台湾时将油纸伞制作工艺传入台湾,高雄市美浓区的美浓油纸伞是客家文化的象征之一,不仅是避雨的工具,更饱含着幸福吉祥的寓意。油桐树曾是台湾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栽种在邻近山林的台湾省客家民系聚居区。2002年起,台湾省每年都举办“客家桐花祭”,以雪白桐花为意象,展示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的传统。

台湾省客家民系的客家桐花祭

“电音三太子”是结合电音和台湾传统民俗
艺阵三太子的表演“电音三太子”是结合电音和台湾传统民俗艺阵三太子的表演“艺阵”指逢年过节时庙会前的中华民族传统民俗表演,台湾庙会的民间艺阵表演传承和发扬着福建闽南、福州等地的传统文化,源自上古时期的傩文化,是农业社会的重要庆典。台湾常见的艺阵表演有范谢将军、千里眼、顺风耳、三太子等各式的神将、大神尪,由人扮演的有八家将、什家将、官将首、八将等类型,还有扮成梁山好汉的开脸宋江阵、呈现高山族形象的少数民族歌舞阵,而闻名中外的电音三太子结合了台湾传统艺阵和现代电子乐。台湾这些庙宇祭祀、宗教仪式、出巡绕境中的艺阵表演,除了具备有捉拿鬼魅、祈安驱煞等严肃的宗教意涵,另一方面也具备了民间迎神赛会追求的排场热闹等功能。
闽台地区的宋江阵是以武术和阵法结合成型的民间体育活动闽台地区的宋江阵是以武术和阵法结合成型的民间体育活动闽台海洋文化
台湾省基隆市的外木山情人湖滨海大道
福建和台湾的海洋文化同出一源,可以说台湾海洋文化是福建闽南海洋文化的移植。闽南地区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台湾的开发是福建人海洋文化成就的展现。在众多大陆移民涌入台湾之后,海洋文化在台湾也迅速发展了起来。在海洋文化的影响下,台湾将生产出的大量粮食、糖、茶叶等农副产品用于海上贸易输出。台湾作为联系中国大陆、日本、南洋之间的岛屿,交通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因此台湾发展成为海洋贸易的重要据点,成为东亚海洋贸易体系之中的重要一员。 [311] 台湾以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在中国海洋文明发展史中,扮演着有别于中国传统朝贡贸易和海商贸易的、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海洋文明的角色。
台南市安平港的1661台湾船园区展示着台湾省的海洋文化台南市安平港的1661台湾船园区展示着台湾省的海洋文化自古以来,闽南就有“送王船”的传统信俗。这一文化内容传播至中国台湾南部,并随着“下南洋”移民和海上贸易传到东南亚马六甲海峡等华侨华人聚居区。这一信俗中“代天巡狩”的王爷,救苦救难,拯溺扶危。所到之处,民众设庙祭祀、迎送嘉礼。所以,“送王船”在闽南人的心目中有崇高的位置。“送王船”在中国福建省南部的厦门湾、泉州湾沿海地区和台湾省的汉族(包括疍民)、畲族、高山族中不断实践和再现。“送王船”核心价值是“关于人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仪式和相关实践”,唤起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维系人与海洋之间的和谐,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2011年5月,由厦门市申报的“闽台送王船”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12]
台湾的“闽台送王船”东港迎王平安祭典,入选中国国家级非遗名录台湾的“闽台送王船”东港迎王平安祭典,入选中国国家级非遗名录少数民族民俗

花莲县高山族阿美人的丰年祭
台湾高山族各族群有各具特色的传统岁时祭仪文化。 [313] 高山族人民的传统信仰奠基在祖灵信仰的基础上,他们把人生的吉凶祸福、产物的丰收、灾厄的祛除等都紧紧地联系在去世先祖的祖灵身上,并通过每年的祖灵祭活动与先祖的祖灵作一年一度的心灵沟通,表达对先祖的感谢、祈福和敬畏。丰年祭是高山族阿美人规模最盛大的节庆,被阿美人视为一年中最神圣的祭典。飞鱼祭是台湾兰屿的高山族达悟人有关飞鱼的各种庆典仪式的统称,这样的祭典不但传承达悟人的文化,更蕴涵了对达悟人对自然环境的尊崇和永续发展的思想。













